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物阜民安 | 阜:豐富。物產(chǎn)豐富,人民安樂。 | 《后漢書·劉陶傳》:“夫欲民殷財阜,要在止役禁奪?!?/td> |
為民請命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shù)匚坏娜舜戆傩障虍敊?quán)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節(jié)用裕民 | 節(jié)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jié)用裕民,而善臧其余?!?/td> |
勞民傷財 | 勞民:使人民勞累;傷:耗費。既讓人民勞累受苦;又耗費了資財。指濫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費。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民不畏死 | 畏: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慨。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禍國誤民 | 禍:禍害;誤:誤導,耽誤。指危害國家,誤導人民。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td> |
國泰民安 |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td> |
化外之民 | 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qū)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tǒng)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shù)民族。 | 《唐律疏義·名例》:“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
民生國計 | 國家經(jīng)濟和人民生活。 | 《荀子 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國計之極也?!蹲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td> |
民情物理 | 人情事理。 | 清·錢泳《履園叢話·廿一經(jīng)》:“民情物理之隱微,無不了如指掌?!?/td> |
官偪民反 | 見“官逼民反”。 | |
民以食為天 | 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 東漢 班固《漢書 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
食為民天 | 謂糧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最為重要的東西。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td> |
勞民費財 | 亦作“勞民傷財”。 | 《新唐書·南詔傳贊》:“唐之治不能過兩漢,而地廣于三代,勞民費財,禍所繇生?!?/td> |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條件。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人民以食物為頭等大事。 |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夫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不足食胡以養(yǎng)民?” |
國計民生 | 國家的經(jīng)濟和人民的生活。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續(xù)黃梁》:“國計民生,罔存念慮?!?/td> |
升斗小民 | 家里沒有多存糧食。比喻貧窮的老百姓。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升斗小民,卻立刻就感到了威脅,米店在閉城之前,就已歇業(yè)?!?/td> |
禍國殃民 | 禍、殃:帶來災難;使受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 章炳麟《正學報緣起 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td> |
民窮財盡 | 人民窮困,國家財富也消耗完了。 | 《京本通俗小說 拗相公》:“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餐不飽,沒閑錢去養(yǎng)馬騾?!?/td> |
市民文學 | 封建社會后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文學。內(nèi)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 |
平易近民 | 見“平易近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td> |
國困民窮 | 困:貧困。指國家貧困,人們窮苦。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國的上層社會,雖然國困民窮,卻非外國貨不買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紅耳赤?!?/td> |
官逼民反 | 在反動統(tǒng)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下,人民無法生活,被迫奮起反抗。 | 清 魏源《圣武記》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為詞?!?/td> |
民不聊生 | 聊:依靠。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td> |
憂國恤民 | 恤:體恤。憂慮國事,體恤百姓。 | 漢·徐幹《中論·譴交》:“文書委于官曹,系囚積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詳察其為也,非欲憂國恤民,謀道講德也。” |
殘民以逞 | 殘:殘害;逞:稱愿,滿足某種心愿。以殘害人民來達到罪惡目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二年》:“《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td> |
憂國愛民 | 憂心國家,愛護百姓。 | 《戰(zhàn)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td> |
民不堪命 | 民眾負擔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二年》:“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zhàn),民不堪命。” |
民怨沸騰 | 人民的怨聲就象開水在翻滾一樣。形容人民對腐敗黑暗的反動統(tǒng)治怨恨到了極點。 |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十卷:“王荊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騰?!?/td> |
民力雕弊 | 雕弊:困苦,衰敗。社會經(jīng)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當武帝之時,賦役煩眾,民力雕弊?!?/td> |
為民父母 | 這:作為,充當;父母:即父母官。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 《孟子 梁惠王上》:“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
民貴君輕 |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這是民本思想。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民淳俗厚 | 民風質(zhì)樸敦厚。 | 明·宋濂《敦睦堂記》:“海東之邑,聞有民淳俗厚如鄒、魯,必張氏之化也歟!” |
誤國殄民 | 殄:滅絕。讓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 宋·周密《齊東野語·洪君疇》:“貪繆之柏,誤國殄民,逐之已晚?!?/td> |
民困國貧 | 人民困苦,國家貧窮。 | 《宋史·河渠志》:“當此天災歲旱,民困國貧之際,不量人力,不順天時,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
全民皆兵 | 謂把能參加戰(zhàn)斗的人民全都武裝起來,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 | 王朔《癡人》:“我知道這種勾當已發(fā)展到五花八門、全民皆兵的程度。” |
天之僇民 | 見“天之戮民”。 | 魯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們都在其間咀嚼著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稱為‘天之僇民?!?/td> |
涂炭生民 | 涂炭:爛泥和炭火。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明·沈采《千金記·登拜》:“狂秦暴虐,涂炭生民?!?/td> |
獨夫民賊 | 獨夫:殘暴無道、眾叛親離的暴君;民賊:禍害人民的人。殘暴無道、禍害人民的反動統(tǒng)治頭子。 | 《尚書 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毕惹?孟軻《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td> |
與民更始 | 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開端。指除舊布新。 |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jù)舊以鑒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td> |
安國富民 | 使國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漢書 汲黯傳》:“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yè),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
民安物阜 | 阜:多。社會安定,物資豐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 明 朱有燉《靈芝慶壽》第一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diào),民安物阜?!?/td> |
解民倒懸 | 比喻把受苦難的人民解救出來。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
平民百姓 | 指普通百姓。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個平民百姓,還造得許多惡業(yè)否?” |
邦以民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治國應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 | 《尚書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國富民豐 | 國家富有,民眾富裕。 | 三國·魏·曹植《七啟》:“散樂移風,國富民康。” |
民和年豐 |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td> |
強奸民意 | 反動統(tǒng)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人民群眾頭上;硬說成是人民群眾的意愿。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72回:“后來老袁強奸民意,凡政、紳、軍、商各界,無不有請愿書?!?/td> |
民安國泰 | 人民安樂,國家太平。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大宋自太祖開基,太宗嗣位,歷傳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則偃武修文,民安國泰。” |
民康物阜 | 人民平安,物產(chǎn)豐富。 |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見當時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無故也?!?/td> |
畏天恤民 | 畏:敬畏;恤:周濟。敬畏上天,憐愛下民。 | 宋·朱熹《辭免進職奏狀》:“既閔然有畏天恤民之誠,而圣訓丁寧又無非惻怛焦勞之實?!?/td> |
與民除害 | 替百姓除禍害。 |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心當梟夷?!?/td> |
病民害國 | 病:損壞,禍害。害人民、害國家。 | 清 嚴復《救亡決論》:“從未問津,致一是云為,自虧自損,病民害國,暗不自知?!?/td> |
民惟邦本 | 惟:乃,是;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 | 《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td> |
國富民安 | 國家富強,人民安定。 | 《漢書·刑法志》:“至齊桓公任用管仲而國富民安。” |
民生凋敝 | 民生:人民的生計;凋敝:破落;衰敗。形容社會經(jīng)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td> |
蠹國害民 | 蠹: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 《京本通俗小說 拗相公》:“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zhí)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td> |
人民城郭 | 城郭:城墻。城郭還是舊有的,可人都不是原來的。感嘆事態(tài)變遷,物是人非。 | 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td> |
荼毒生民 | 荼毒:毒害,殘害。指殘害人民。 | 唐·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秦起長城,竟海為關(guān),荼毒生民,萬里朱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