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水至清則無魚 |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jié)人。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td> |
炒魷魚 | 因魷魚一炒就卷起來,比喻卷鋪蓋。指解雇。 | 張賢亮《出賣“荒涼”》:“絕對聽從我指示,做不到這點,立即‘炒魷魚’!” |
信及豚魚 | 及:達到;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td> |
河魚腹疾 | 指腹瀉。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魚死網(wǎng)破 | 不是魚死;就是網(wǎng)破。指拼個你死我活。 | 《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wǎng)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wǎng)破?!?/td>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欲濟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td> |
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 |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 《人民文學》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單等撒網(wǎng)下鉤了?!?/td> |
沉魚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魚下沉;使飛雁降落;不敢與之比美。后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td> |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 鮑魚:咸魚;肆:店鋪。如同進入咸魚店,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環(huán)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td> |
池魚之殃 | 比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 | 《剪燈新話 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yù)池魚之殃。” |
雁斷魚沉 | 見“雁逝魚沉”。 | 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雁斷魚沉,久隔音塵,此后相思兩地分。” |
魚網(wǎng)鴻離 | 鴻:鴻雁;離:遭受。張網(wǎng)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 《詩經(jīng)·邶風·新臺》:“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td> |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 |
魚米之鄉(xiāng) | 指河流湖泊交錯;土地肥沃;盛產(chǎn)魚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魚米之地”。 | 唐 王脧《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諂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米之鄉(xiāng),陳其畜牧之地?!?/td> |
魚目間珠 | 見“魚目混珠”。 | 《參同契》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彼巍に抉R光《稷下賦》:“珷玞亂玉,魚目間珠,泥沙漲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蕪?!?/td> |
魚游濠上 | 表示縱情山水、逍遙遨游。 | 《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下續(xù)示例] |
如魚得水 | 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qū)ψ约汉苓m合的環(huán)境。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
魚目混珠 | 魚目:魚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魚眼來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 漢 魏伯陽《參同契》上卷:“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td> |
鱷魚眼淚 | 鱷魚:一種生性兇殘,捕食人、畜的爬行動物。傳說鱷魚在吞食人畜時,邊吃邊流眼淚。比喻惡人的假慈悲。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們一伙的,別以為她會哭,哭的多傷心呀,’她想,‘那不過是鱷魚的眼淚罷了!’” |
指天射魚 | 向著天空去射河里的魚。比喻辦事一定落空。 | 漢·劉向《說苑·尊賢》:“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fā)之當也?!?/td> |
窮池之魚 | 窮池:無水的池子。干涸池中的魚。比喻處境艱難。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何乃進不偶用,退不獲安,呼吸若窮池之魚,行止比失林之鳥,憂傷之心,不能亡已!” |
魚沉雁落 | 典出《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魚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經(jīng)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魯迅《故事新編·序言》:“況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話來說,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罷?!?/td> |
魚魯?shù)刍?/a> |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 清·金桌《〈南海百詠〉跋》:“余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shù)刍⒅?,恨不能一一訂正之?!?/td> |
大魚吃小魚 | 比喻以強凌弱,以大吞小或?qū)訉觿兿鳌?/td> | 老舍《趙旺與荷珠》:“這樣,既能顯出劇情的有機發(fā)展,也增加了大魚吃小魚的一層闡明?!?/td> |
漏網(wǎng)之魚 | 從網(wǎng)眼里漏出去的魚。比喻僥幸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td> |
魚龍混雜 |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雜在一起;成分復雜。 | 唐 張志和《和漁夫詞》十三:“風攪長空浪攪風,魚龍混雜一川中?!?/td> |
魚與熊掌 |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為所欲,難于取舍之物。 |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登木求魚 | 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 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td> |
緣木求魚 | 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干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td> |
龍陽泣魚 | 后以之為失寵之典。 | 《戰(zhàn)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 |
為淵驅(qū)魚 | 原比喻殘暴的統(tǒng)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F(xiàn)比喻不會團結(jié)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jié)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紂也。” |
貫魚之次 | 宮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寵愛。 | 《后漢書·楊賜傳》:“慎貫魚之次,無令丑女有四殆之嘆,遐邇有憤怨之聲?!?/td> |
魚帛狐聲 | 見“魚帛狐篝”。 | 《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
鲇魚上竹竿 | 俗說鲇魚能上竹竿,但鲇魚黏滑無鱗,爬竿畢竟困難。后以之比喻上升艱難。 | |
鳥驚魚潰 |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 《隋書 楊玄感傳論》:“民為凋盡,徭戍無期,率土之心,鳥驚魚潰?!?/td> |
魚潰鳥散 | 比喻軍隊潰敗。 | 《宋書 武帝紀中》:“番禺之功,浮級萬數(shù),左里之捷,魚潰鳥散?!?/td> |
鳥散魚潰 |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 《南史 宋武帝紀》:“番禺之功,俘級萬數(shù),左里之捷,鳥散魚潰?!?/td> |
幕燕鼎魚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魚”比喻處境極危,即將覆滅。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
及賓有魚 | 用別人的魚請客。比喻借機培植私人勢力。 | 《周易·姤》:“包有魚,義不及賓也?!笨追f達疏:“言有他人之物,于義不可及賓也?!?/td> |
魚尾雁行 | 謂兵輪行進之隊列,一輪居中為首,其它輪船按人字形兩旁依次排列,狀如魚尾,又如雁陣。 | |
魚游釜底 | 同“魚游釜中”。 |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魚游釜底,燕處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頻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 |
籠鳥池魚 | 關(guān)在籠里的鳥,養(yǎng)在池中的魚。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 |
清水無大魚 | 指待人處事不能求全責備。 | 語出《漢書 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td> |
幕燕釜魚 | 見“幕燕鼎魚”。 | 《時敏報·美人禁工新約平議》:“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茍安,為幕燕釜魚之計也乎?” |
池魚林木 | 比喻無辜而受連累,遭禍害。 | 《淮南子·說山訓》:“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為之殫?!?/td> |
魯魚亥豕 | 魯字和魚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寫錯。把“魯”字寫成“魚”字;把“亥”字寫成“豕”字。比喻文字傳抄的錯誤。 | 戰(zhàn)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酉脑唬骸且?,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td> |
魚沉雁渺 | 見“魚沉雁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并云,魚沉雁渺,十分懊惱?!?/td> |
葬身魚腹 | 葬身:埋葬尸體。尸體被魚所食。指淹死水中。 | 戰(zhàn)國 楚 屈原《楚辭 漁父》:“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 |
吞舟之魚 | 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薄读凶印钪臁罚骸巴讨壑~,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薄妒酚洝た崂袅袀餍颉罚骸熬W(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td> |
魚貫雁比 | 見“魚貫雁行”。 | 清·張岱《陶庵夢憶·揚州清明》:“余所見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擬,然彼皆團簇一塊,如畫家橫披,此獨魚貫雁比,舒長且三十里焉,則畫家之手卷矣?!?/td> |
臨淵羨魚 | 臨:面對;淵:深水;潭;羨:希望得到。面對著深水潭;希望得到魚。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無實際行動;仍不能如愿以償。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zhèn)鳌罚骸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td> |
臨河羨魚 | 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wǎng)。” |
察見淵魚 | 淵: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魚。比喻為人過于精明。 | 《史記·吳王濞列傳》:“且夫‘察見淵魚,不祥’。” |
霄魚垂化 | 據(jù)《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圣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后因以“霄魚垂化”來稱贊官吏的德政。 | 據(jù)《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圣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 |
肥魚大肉 | 指豐盛的魚肉菜肴。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9回:“登時叫人調(diào)排桌椅,擺了八席,讓眾人坐下,暖上酒來,肥魚大肉的都搬上來?!?/td> |
魚肉鄉(xiāng)里 | 魚肉:比喻受宰割;鄉(xiāng)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作魚、肉一樣任意宰割。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仲長統(tǒng)傳》:“魚肉百姓,以盈其欲?!?/td> |
大魚大肉 | 指美好豐盛的飲食。形容菜肴豐盛。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大魚大肉,熱酒熱飯,只顧搬將出來?!?/td> |
落雁沉魚 | 雁見了飛落地面,魚見了潛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td> |
枯魚病鶴 | 比喻處境窮困之士。 | 明·高濂《玉簪記》:“似枯魚病鶴,空懷霄漢,挨著寒雞茅店?!?/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