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td> |
杯蛇幻影 |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同“杯弓蛇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M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td> |
虎頭蛇尾 | 頭大像老虎一樣;尾巴像蛇一樣細(xì)。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shì)很大;后來勁頭很小。 | 元 康進(jìn)之《李逵負(fù)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zhuǎn)背言詞說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td> |
畫蛇添足 | 畫蛇時(shí)添上腳。喻指徒勞無益;多此一舉。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huì)害怕。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diǎn)‘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斗折蛇行 |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樣曲折。像北斗星一樣彎曲,像蛇一樣曲折行進(jìn)。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
龍蛇飛動(dòng) | 仿佛龍飛騰,蛇游動(dòng)。形容書法氣勢(shì)奔放,筆力勁健。 | 宋 蘇軾《西江月 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dòng)。” |
虛與委蛇 | 待人處事沒有真心誠意;只在表面敷衍應(yīng)酬。虛:表面的;委蛇:隨便應(yīng)順;敷衍。 | 先秦 莊周《莊子 應(yīng)帝王》:“鄉(xiāng)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td> |
壁間蛇影 | 比喻疑神疑鬼,徒自驚擾。 | 明 唐順之《答王龍溪郎中書》:“若于此處稍參不破,則昔人所謂壁間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td> |
龍頭蛇尾 | 比喻開頭盛大,結(jié)尾衰減。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0卷:“如在歐公文集序,先說得許多天來底大,恁地好了,到結(jié)束處,卻只如此,蓋不止龍頭蛇尾矣?!?/td> |
牛鬼蛇神 | 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賀詩的想象奇特、虛幻怪誕。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 | 唐 杜牧《李賀詩序》:“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td> |
杯弓蛇影 | ①將映在杯中的弓影誤認(rèn)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②也可用來比喻虛幻的實(shí)際不存在的東西。也作“弓影杯蛇”。 | 清 黃遵憲《感事》:“金玦龐涼舍隱痛,杯弓蛇影負(fù)奇冤。” |
杯中蛇影 | 同“杯弓蛇影”。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鳥獸》:“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馬,難分禍福。龍駒鳳雛,晉閔鴻夸吳中陸士龍之異;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td> |
靈蛇之珠 | 即隋珠。原比喻無價(jià)之寶。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 《淮南子·說覽冥訓(xùn)》:“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
杯影蛇弓 | 同“杯弓蛇影”。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
引蛇出洞 | 比喻引誘壞人進(jìn)行活動(dòng),使之暴露。 | 梁實(shí)秋《聾》:“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td> |
打草驚蛇 | 打草時(shí)驚動(dòng)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后多比喻行動(dòng)不慎不嚴(yán)密而驚動(dòng)對(duì)方。 |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癁楹檬抡呖趯?shí)焉?!?/td> |
人心不足蛇吞象 | 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td> |
蛇口蜂針 | 比喻惡毒的言詞和手段。 | |
為蛇畫足 | 比喻做事節(jié)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害事。 | 《戰(zhàn)國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dāng)?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qǐng)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 |
梟蛇鬼怪 | 比喻丑惡之徒。 | 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112》:“這即使是對(duì)頭,是敵手,是梟蛇鬼怪,我都不問?!?/td> |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 | 虺:小蛇;弗:不;摧:消滅。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后患。 | 《國語·吳語》:“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shí)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zhàn)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
蛇食鯨吞 | 蛇食:像蛇一樣吞食。鯨吞:像鯨一樣吞咽。比喻強(qiáng)者逐步并吞弱者。 | 隋·薛道衡《老氏碑》:“天齊地軸之所,蛇食鯨吞;銅陵、玉壘之區(qū),狼顧鴟跱。” |
長蛇封豕 | 長蛇和大豬。比喻貪暴者。 | 宋 李綱《召赴文字庫祗候引對(duì)札子》:“長蛇封豕,蓄銳深謀,待時(shí)而發(fā),其意不淺。” |
蛇雀之報(bào) | 報(bào):報(bào)答。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huán)報(bào)恩。 | 宋·歐陽修《<歸田錄>序》:“曾不聞吐珠銜環(huán),效蛇雀之報(bào)。” |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 | 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實(shí)質(zhì)還是一樣。 | 《史記·外戚世家》:“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td> |
一蛇兩頭 | 比喻陰險(xiǎn)兇惡的人。 | 唐·韓愈《永貞行》詩:“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td> |
蛇珠雀環(huán) | 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huán)報(bào)恩。 |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方正學(xué)蛇報(bào)之妄》:“小人之說不止蛇珠雀環(huán)之可笑也?!?/td> |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huì)害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光景?!?/td> |
養(yǎng)虺成蛇 | 比喻縱容敵人,聽任其強(qiáng)大起來。 | 《國語 吳語》:“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
佛心蛇口 |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 |
蛇神牛鬼 | 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 | 清·李必恒《謁浮山禹次昌黎石鼓韻作歌》:“楚俗紛紛竟淫祀,蛇神牛鬼爭媕婀?!?/td> |
強(qiáng)龍不壓地頭蛇 | 比喻實(shí)力強(qiáng)大者也難對(duì)付當(dāng)?shù)氐膭?shì)力。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讓我遠(yuǎn)鄉(xiāng)之僧--也罷,這正是'強(qiáng)龍不壓地頭蛇'?!?/td> |
春蛇秋蚓 | 見“春蚓秋蛇”。 | 明·宋濂《<史書會(huì)要>序》:“近世以來,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連翩?!?/td> |
打草蛇驚 | 見“打草驚蛇”。 | 《景德傳燈錄·省念禪師》:“問:‘四眾圍觀,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
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 手腕被腹蛇咬傷,便立即截?cái)啵悦舛疽貉蛹叭?,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緊要關(guān)頭,必須下決心當(dāng)機(jī)立斷。也比喻犧牲局部,照顧全局。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壯士解腕。割指亦是其類,乃吉祥也。” |
鯨吞蛇噬 | 像鯨魚和蛇一樣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 清·魯一同《秦論》:“秦人一出其師以撓山東,諸侯莫能支,鯨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 |
蛇無頭不行 | 行:走。比喻一個(gè)集體沒有帶頭的就行動(dòng)不起來。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8回:“蛇無頭不行,兵無主自亂,大都棄城逃生,各走各路。” |
巴蛇吞象 | 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td> |
毒蛇猛獸 | 泛指對(duì)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dòng)物。比喻貪暴者。 | 孫中山《民權(quán)主義》第一講:“在人同獸爭的時(shí)代,因?yàn)椴恢篮螘r(shí)有毒蛇猛獸來犯,所以人類時(shí)時(shí)刻刻不知生死。” |
蛇欲吞象 |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貪欲極大。 |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睉?zhàn)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蛇蝎心腸 | 蝎:一種毒蟲。有蛇蝎一樣狠毒的心腸。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為心”。 |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腸,不似恁般毒害。” |
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huì)害怕。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龍門遠(yuǎn)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td> |
膝語蛇行 | 跪著說話,伏地而行。極言其畏服。 | 明·袁宏道《徐文長傳》:“是時(shí)公督數(shù)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事,膝語蛇行,不敢舉頭。” |
蛇入鼠出 | 蛇鉆穴,鼠出洞。比喻行動(dòng)隱秘。 | 嚴(yán)復(fù)《原強(qiáng)續(xù)篇》:“于是深怒積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 |
封豕長蛇 | 封:大。豕:豬。大豬和長蛇。比喻兇暴惡毒的大壞蛋。 | 左丘明《左傳 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于楚?!?/td> |
筆走龍蛇 | 筆一揮動(dòng)就能呈現(xiàn)出龍蛇舞動(dòng)的神態(tài)。 | 唐 李白《草書歌行》:“恍恍如聞神鬼驚,時(shí)時(shí)只見龍蛇走?!?/td> |
蟬蛻蛇解 | 蟬蛻:幼蟬化為成蟬時(shí)所脫下的皮;解:脫。蟬脫殼,蛇換皮。比喻解脫而進(jìn)入更高境界。 | 西漢·劉安《淮南子·精神訓(xùn)》:“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蟬蛻蛇解,游于太清,輕舉獨(dú)往?!?/td>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后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td> |
杯蛇鬼車 | 指因疑慮、驚懼導(dǎo)致幻覺中產(chǎn)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鬼車,傳說中的九頭鳥。 | 《水滸傳》第九五回:“況我兵驚恐,凡杯蛇鬼車,風(fēng)兵草甲,無往非撼志之物?!?/td> |
蛇頭鼠眼 | 形容人的面相丑惡,心術(shù)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忽聽見門聲一響,早有一個(gè)蛇頭鼠眼,滿臉胡須,又矮又胖的丑漢子走進(jìn)來。” |
三蛇七鼠 | 比喻為害的東西多。 | 清·翟灝《通俗編·禽魚》:“一畝之地,三蛇七鼠?!?/td> |
一蛇吞象 | 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 戰(zhàn)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封豨修蛇 | 見“封豕長蛇”。 | 《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吳為封豨修蛇,蠶食上國?!?/td> |
蛇盤鬼附 | 盤:通“蟠”,回繞,屈曲;附:依附。比喻互相勾結(jié)。 | 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詩文論于肅愍是非》:“嗚呼!自昔權(quán)奸將有所不利于忠勛之臣,則必內(nèi)置腹心,外張羽翼,蛇盤鬼附,相與無間,而后得以逞焉?!?/td> |
為蛇添足 | 見“為蛇畫足”。 | 明·王廷相《答何柏齋<造化論>》:“此論為蛇添足,又豈自然而然之道哉?” |
驚蛇入草 |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 唐 韋續(xù)《書訣墨藪》:“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td> |
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 龍門遠(yuǎn)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w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風(fēng)了斷井索?!?/td> |
蛇影杯弓 | 把酒杯中的弓影當(dāng)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 | 漢 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 世間多有見怪》:“時(shí)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
龍屈蛇伸 |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 清·陳恭尹《送雪公歸耕蒼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嘆,龍屈蛇伸自終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