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顯山露水 | 比喻出名,顯露才能。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六章:“那個(gè)從不顯山露水的青年實(shí)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寬寬的肩膀?!?/td> |
月明如水 | 月光清澈,如同水一樣。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樓臺?!?/td> |
木本水源 | 樹的根本,水的源頭。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td> |
水至清則無魚 |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dāng)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jì)較人的小缺點(diǎn),就不能團(tuán)結(jié)人。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青山綠水 | 泛稱美好山河。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fù)俗累?!?/td>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個(gè)人。 | 《詩經(jīng) 秦風(fēng)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td>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 元 無名氏《爭報(bào)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dāng)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shí)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北周 庾信《征調(diào)曲》:“落其實(shí)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水中撈月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fèi)力氣。 | 元 楊景賢《劉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td>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jì)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xiàn)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淮南子·泰族訓(xùn)》:“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td>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diào)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td> |
細(xì)水長流 | 細(xì):微小。比喻節(jié)約使用財(cái)物;使經(jīng)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diǎn)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清 翟灝《通俗編 地理》引《遺教經(jīng)》:“汝等常勤精進(jìn),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td>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fèi)了力沒有效果。 | 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15回:“這個(gè)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來了,只怕老爺要將小姐許配與他,你我不是竹藍(lán)打水一場空嗎?”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經(jīng)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shí)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td> |
馬龍車水 | 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 清 捧花生《畫舫余譚》:“馬龍車水,過者如云?!?/td>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評價(jià)。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車水馬龍 | 車絡(luò)繹不絕;有如流水;馬首尾相接;好像游龍。形容沿途車馬很多;成群結(jié)隊(duì);繁華熱鬧的場面。也作“馬龍車水”。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皇后紀(jì)上 明德馬皇后》:“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td> |
逆水行舟 | 逆著水流行船。比喻在前進(jìn)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 魯迅《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diǎn)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纖?!?/td> |
井水不犯河水 | 指互不干擾;界限分明;不相聯(lián)系。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他?” |
萍水相逢 | 萍:浮萍;是隨風(fēng)飄蕩;聚散離合不定的一種厥類植物。像浮萍隨水飄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
水光接天 | 水的光色與天的光色相連。形容水域遼闊。 | 宋·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td> |
海水群飛 | 比喻國家不安寧。 | 漢·揚(yáng)雄《太玄經(jīng)·劇》:“海水群飛,終不可語也?!?/td> |
干鮮水陸 | 干:干菜果品;鮮:新鮮水果蔬菜等;水:水產(chǎn);陸:陸產(chǎn)。各種山珍海味干鮮瓜果都有。形容宴席豐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3回:“那四十個(gè)碟子……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鮮水陸的酒饌果菜?!?/td> |
不通水火 | 形容跟人不相往來。 | 東漢 班固《漢書 孫寶傳》:“稚季耳目長,聞知之,杜門不通水火?!鳖亷煿抛ⅲ骸安煌ㄋ穑^雖鄰伍亦不往來也。” |
帶水拖泥 | ①形容泥濘難行。②比喻不順利或不干脆。 | 宋·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td> |
斗升之水 | 比喻微薄的資助。 | 莊周《莊子 外物》:“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水滴石穿 | 滴:液體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斷地往下落;把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自然會成功。 | 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馬前潑水 | 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 錢鐘書《圍城》:“雖然‘馬前潑水’,居然‘破鏡重圓’?!?/td> |
山高水長 | 象山一樣高聳,如水一般長流。原比喻人的風(fēng)范或聲譽(yù)象高山一樣永遠(yuǎn)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 唐 劉禹錫《望賦》:“龍門不見兮,云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td> |
山雞映水 | 山雞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賞。 |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第三卷:“山雞愛其羽毛,映水則舞。魏武時(shí),南方獻(xiàn)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子黃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td>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現(xiàn)在也稱品行好的人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間建立在道義基礎(chǔ)上的交情高雅純凈;清淡如水。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
水泄不通 | 泄:泄漏。原意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擁擠和包圍得非常嚴(yán)密。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泄不通,佛事門中,風(fēng)行草偃。” |
水調(diào)歌頭 | 詞牌名。 | 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shí)曾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dāng)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diào)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兩個(gè)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 |
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 | 逆:倒,反。比喻學(xué)習(xí)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難,努力向前。 | 《懷念劉少奇同志·片斷回憶寄深情》:“他常對工作人員說,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 |
如魚得水 | 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qū)ψ约汉苓m合的環(huán)境。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td> |
心如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軌;齒牙相軋,波瀾四起。公獨(dú)何人,心如止水;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 |
火熱水深 | ①猶水深火熱。比喻十分困苦的處境。②形容嚴(yán)酷;厲害。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我算什么,明相國不動聲色,卻出斯民于火熱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td> |
山清水秀 | 清:純凈;秀:秀麗。形容風(fēng)景優(yōu)美。 | 宋 黃庭堅(jiān)《驀山溪 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td> |
跋山涉水 | 跋:翻山越嶺;涉:徒步過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走遠(yuǎn)路的艱苦。也作“跋山涉川”。 |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shí)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xiǎn)?!?/td> |
行云流水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飄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 宋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td> |
拖泥帶水 | 拖著泥帶著水。比喻說話、作文不簡潔;做事不干脆利落。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主人勤拳,帶累阇梨,拖泥涉水。” |
千山萬水 |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艱險(xiǎn)、遙遠(yuǎn)。 | 唐 宋之問《至端州驛見杜審言沈佺期題壁慨然成詠》詩:“豈意南中歧路多,千山萬水分鄉(xiāng)縣?!?/td> |
蜻蜓點(diǎn)水 | 蜻蜓剛剛接觸水面又迅速起來。比喻做事不認(rèn)真;敷衍了事。 | 唐 杜甫《曲江》詩:“穿花蛺蝶深深見,點(diǎn)水蜻蜓款款飛。” |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經(jīng)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魯迅《故事新編·序言》:“況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話來說,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罷?!?/td> |
酌水知源 |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比喻不忘本。 | 明·張居正《答上師相徐存齋書》之二六:“謬膺重任,得免愆尤,實(shí)老師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銜結(jié)?!?/td> |
水漲船高 |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隨著提高。比喻事物隨著它所憑借的基礎(chǔ)的提高而增長提高。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長姐兒更不想到此時(shí),水漲船高,不曾吃盡苦頭,怎得修成人上人?!?/td> |
十五個(gè)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比喻心情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gè)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這般相待,不許人動身?’” |
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 比喻沒有根據(jù)的事物。 | 語出《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td> |
水宿山行 |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長途跋涉。 | 唐·李嘉佑《送從弟永任饒州錄事參軍》詩:“一官萬里向豐溪,水宿山行魚浦西?!?/td> |
一衣帶水 | 水道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比喻只隔一水;極其鄰近。 | 《南史 陳紀(jì)下 后主》:“隋文帝謂仆射高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
近水樓臺先得月 | 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獲得優(yōu)先的機(jī)會。 | 宋 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zhèn)錢唐,兵官皆被薦,獨(dú)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xiàn)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此]之?!?/td> |
山水相連 | 指邊界連接在一起。 | |
黃河水清 | 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 三國·魏·李康《運(yùn)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td> |
水到渠成 |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條水道。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會成功。 | 宋 蘇軾《答秦太虛書》:“至?xí)r別作經(jīng)畫,水到渠成,不須預(yù)慮?!?/td> |
覆水難收 | 覆:翻;引申為傾、倒、潑的意思。潑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來。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難再挽回了。引申為夫妻關(guān)系已經(jīng)斷絕;難以重新結(jié)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何進(jìn)傳》:“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td> |
反水不收 | 水已潑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jì)上》:“雖仲尼為相,孫子為將,猶恐無能為益。反水不收,后悔無及?!?/td> |
水乳交融 |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關(guān)系非常融洽或結(jié)合十分緊密或意氣相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從前雖是親熱究有男女之分,此時(shí)則水乳交融矣?!?/td> |
水滿金山 | 見“水漫金山”。 | 魯迅《墳·論雷峰塔的倒掉》:“便將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來尋夫,于是就水滿金山?!?/td> |
順?biāo)浦?/a> | 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著某個(gè)趨勢或某種方便;說話辦事。 | 元 康進(jìn)之《李逵負(fù)荊》:“你休得順?biāo)浦郏辉S我過河拆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