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td> |
紙老虎 | 指表面強(qiáng)大而無實際本事的東西。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94回:“猶之世俗所稱紙老虎,望之若真,未嘗不可欺人于一時,決不能持于久遠(yuǎn)?!?/td> |
生龍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潑矯?。桓挥猩鷼?。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td> |
龍騰虎躍 |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钴S的姿態(tài)。也作“龍?zhí)④S。” | 唐 嚴(yán)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fēng)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guān)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首先應(yīng)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td> |
春冰虎尾 |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td>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元 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呂太后,枉以后龍爭虎斗,都是俺鸞交鳳友。” |
風(fēng)虎云龍 | 虎嘯生風(fēng),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yīng)。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詞:“湯武偶相逢,風(fēng)虎云龍,興王袛在笑談中?!?/td> |
羊質(zhì)虎皮 | 質(zhì):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fā)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qiáng)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西漢 揚雄《法言 吾子》:“羊質(zhì)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zhàn),忘其皮之虎矣?!?/td>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4回:“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td> |
為虎作倀 | 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dāng)惡人的幫兇。 | 孫中山《革命原起》:“有?;庶h發(fā)生,為虎作倀,其反對革命,反對共和?!?/td> |
虎頭蛇尾 | 頭大像老虎一樣;尾巴像蛇一樣細(xì)。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很大;后來勁頭很小。 | 元 康進(jìn)之《李逵負(fù)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zhuǎn)背言詞說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td> |
開柙出虎 | 柙:關(guān)猛獸的木籠。原指負(fù)責(zé)看管的人未盡責(zé)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照貓畫虎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td> |
騎虎難下 |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事情進(jìn)行到中途;迫于形勢;不能停下來只好干到底;進(jìn)退兩難。 | 《明史 袁化中傳》:“懼死之念深,將鋌而走險,騎虎難下?!?/td> |
畫虎不成反類犬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
坐山觀虎斗 |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為雙方的斗爭采取旁觀的態(tài)度;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從中取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儀列傳》:“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td> |
將門虎子 | 將門:世代為將的人家。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門庭。 | 三月夫《吳三貴·異象少年》:“將門虎子!這孩子面相極佳,將來說不定會是國之棟梁??!” |
餓虎撲食 | 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沖去。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td> |
伏虎降龍 |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qiáng)大,能戰(zhàn)勝一切敵人和困難。 | 元·馬致遠(yuǎn)《任風(fēng)子》第二折:“學(xué)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td> |
兩虎相斗 | 比喻力量強(qiáng)大的雙方相搏斗。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td> |
狐假虎威 | 假:假借;憑借。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fēng)去嚇唬其他野獸。比喻憑借別人的威勢來欺壓人。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楚策一》:“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
放虎歸山 |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縱虎歸山”。 | 晉 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热?,巴復(fù)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td> |
初生牛犢不怕虎 | 牛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輕人勇敢膽大;無所畏懼;敢作敢為。也作“初生牛犢不懼虎”、“初生牛犢不畏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犢不懼虎?!?/td> |
拒虎進(jìn)狼 | 比喻一害剛?cè)ィ謥硪缓Α?/td> | 明 張煌言《復(fù)郎廷佐書》:“乃拒虎進(jìn)狼,既收漁人之利于河北?!?/td> |
藏龍臥虎 | 龍、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隱藏著的龍;睡臥著的虎。比喻潛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或英雄。 | 北周 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td> |
魚魯?shù)刍?/a> |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 清·金桌《〈南海百詠〉跋》:“余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shù)刍⒅?,恨不能一一訂正之?!?/td> |
虎狼之勢 |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 | 《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td> |
九牛二虎之力 | 九頭牛和兩只老虎的力氣。比喻非常大的力氣。 | 元 鄭光祖《三戰(zhàn)呂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鳳嘆虎視 | 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 《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足下鷹揚其體,鳳嘆虎視,謂蕭曹不足儔,衛(wèi)霍不足侔也?!崩钌谱ⅲ骸傍P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嘆猶歌也。取美壯之意?!?/td> |
虎視眈眈 | 眈眈:注視的樣子。像老虎一樣兇狠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良;伺機(jī)攫取。 | 《周易 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td> |
虎口奪食 | 從老虎嘴里搶奪食物。比喻十分危險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為。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dāng)人》:“只要國內(nèi)出產(chǎn),全國人民不吃,虎口奪食也要給你弄來。” |
饑鷹餓虎 | 比喻兇殘貪婪。 |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 |
如虎添翼 | 如同老虎長了翅膀。比喻強(qiáng)大的更加強(qiáng)大了。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3回:“那尤氏亦因沒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個女兒教道,教得個女兒如虎添翼一般,那里聽薛夫人的解勸?!?/td> |
虎斗龍爭 |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紂起刀兵,謾說吳越相吞并,也不似這一場虎斗龍爭?!?/td> |
勢成騎虎 | 情勢像騎在老虎背上一樣;很難下來。比喻已在進(jìn)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勢;欲罷不能。 | 清 吳璿《飛龍全傳》:“心里其實害怕;無奈勢成騎虎,只得勉強(qiáng)要去廝殺?!?/td> |
母老虎 | 雌性虎。借指潑婦或刁婦。 | 老舍《柳屯的》:“我曾經(jīng)作過一個噩夢,夢見一個母老虎,臉上擦著鉛粉。” |
調(diào)虎離山 | 設(shè)計讓老虎離開原來的山頭。比喻用計謀引誘對方離開原來有利的地勢。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3回:“我是個調(diào)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zhàn)?!?/td> |
龍?zhí)痘⒀?/a> | 潭:深水坑;穴:動物的窩。龍潛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窩。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0回:“有分教,盧浚義撇卻錦簇珠圍,來試龍?zhí)痘⒀?。?/td> |
馬馬虎虎 | 形容做事不認(rèn)真;不仔細(xì)。 | 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td> |
虎頭虎腦 | 形容長得壯健憨厚的樣子。 | 老舍《趙子曰》:“是個年壯力足虎頭虎腦的英雄?!?/td> |
虎不食兒 | 老虎兇猛殘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 明·楊珽《龍膏記·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陽,一時未歸,待異日我自慢慢勸他,虎毒不食兒,孩兒切莫短見?!?/td> |
熊虎之將 | 熊虎:猛獸。比喻勇猛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td> |
三人成市虎 | 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重復(fù)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xùn)》:“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撓椎。” |
虎豹狼蟲 |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野獸。比喻兇殘害人的壞人。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嚇得磕頭禮拜?!?/td> |
以肉喂虎 | 比喻白白地送死。 | 漢 荀悅《漢紀(jì) 高祖紀(jì)一》:“今赴秦軍,如以肉喂虎,當(dāng)何益也!” |
畫虎類犬 | 畫虎畫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td> |
宮鄰金虎 |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兇惡如虎之猛。 | 漢 應(yīng)劭《漢官儀》:“不制之臣,相與比周,比周者宮鄰金虎。宮鄰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進(jìn),與君為鄰?!?/td> |
盤龍臥虎 | 盤;盤旋;屈曲。盤屈的龍;臥居的虎。常比喻隱藏的人才。 | |
鷹揚虎噬 | 如鷹飛揚,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揚威,窮兇極惡。 | 明·陶宗儀《輟耕錄·闌駕上書》:“散散、王士宏等,不體圣天子撫綏元元之意,鷹揚虎噬,雷厲風(fēng)飛?!?/td> |
放虎自衛(wèi) | 放出老虎來保衛(wèi)自己。比喻利用壞人而自招災(zāi)禍。 | 晉 常璩《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wèi)者也?!?/td> |
虎體原斑 | 虎體:像老虎勇猛的身體;斑:雜色花紋或斑點。比喻朝廷大官。 | 元·無名氏《雁門關(guān)》第二折:“花根本艷,虎體原斑?!?/td> |
狼貪虎視 |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 清·洪昇《長生殿·陷關(guān)》:“狼貪虎視威風(fēng)大,鎮(zhèn)漁陽兵雄將多。待長驅(qū)直把淆函破,奏凱日齊聲唱歌。” |
狼飡虎咽 | 見“狼餐虎咽”。 | |
馮河暴虎 | 猶言暴虎馮河。 | 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td> |
惡虎不食子 | 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山僧失口曰:‘惡習(xí)虎不食子?!?/td> |
鯨吞虎據(jù) | 鯨吞:像鯨一樣吞食;據(jù):盤踞。像鯨魚和老虎一樣窮兇極惡地吞食與占據(jù)獵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財物。 | 《舊唐書·蕭銑等傳論》:“自隋朝維絕,宇縣瓜分,小則鼠竊狗偷,大則鯨吞虎據(jù)?!?/td> |
猛虎添翼 | 比喻強(qiáng)大者又添了某種有利條件。 | 《人民日報》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學(xué)技術(shù)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td> |
虎符龍節(jié) | 虎符:古代銅制虎形兵符;龍節(jié):古代邦國使臣用的金制龍形憑證。比喻重要的憑證 | 唐·盧綸《送從叔牧永州》詩:“虎符龍節(jié)昭歧路,何苦愁為江海人。” |
養(yǎng)虎自貽災(zāi) |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后患。同“養(yǎng)虎自遺患”。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里亡猿殃及木,誰待肯養(yǎng)虎自貽災(zāi)?!?/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