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形影相顧 | 形:形體;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td> |
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nèi)物件,一齊擺出仔細(xì)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nèi)?!?/td> |
形神不全 | 形:形體;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td> |
遺形藏志 |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jìn)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漢·嚴(yán)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土木形骸 | 形?。褐溉说男误w。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晉書 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td> |
藏形匿影 | 藏、匿:隱藏。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td>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吊:慰問。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zé)躬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td> |
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duì)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rèn)不配享受某種榮譽(yù)、稱號(hào)等而感到慚愧。 |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為公謝恩章》:“天時(shí)運(yùn)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dāng)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cè)?!?/td> |
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guān)系密切;永不分離。 | 唐 崔峒《江山書懷》:“登高回首罷,行影自相隨?!?/td>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萬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養(yǎng)之,形形色色,無所棄遺?!?/td> |
顧影慚形 | 看著身影,對(duì)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rèn)不配享受某種榮譽(yù)、稱號(hào)等而感到慚愧。 | 晉 傅咸《申懷賦》:“芬芳并發(fā),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td> |
形而上學(xué) | 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diǎn)看世界。 | 毛澤東《矛盾論》:“一種是形而上學(xué)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duì)立的兩種宇宙觀?!?/td> |
得意忘形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態(tài)。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yīng)持的態(tài)度。 |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dāng)其得意,忽忘形骸?!?/td> |
怒形于色 | 形:顯露;色:臉色。滿腔憤怒顯于臉上。 | 宋 洪邁《夷堅(jiān)決》:“夫子賜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舉足蹴其二?!?/td> |
遺物忘形 | 泯滅物我界限,謂舍棄外在形式,精神進(jìn)入忘我境界。 | 宋·秦觀《心說》:“目無外視,耳無外聽,遺物忘形,在我而已?!?/td> |
形于言色 | 色:神色。內(nèi)心的活動(dòng)表露在言談和神色上面。 | 《晉書·何無忌傳》:“少有大志,忠亮任氣,人有不稱其心者,輒形于言色?!?/td> |
形如槁木 | 槁:枯干。形體像枯干的樹木一樣。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吊形吊影 | 猶言形影相吊。喻孤獨(dú)寂寞。 | 明·袁宏道《別恨篇為方子公賦》詩:“獨(dú)自吊形吊影,誰人知暖知寒?!?/td> |
形式主義 | 給予形而上學(xué)的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種哲學(xué)。 | 毛澤東《反對(duì)本本主義》:“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jí)’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tài)度是很不對(duì)的?!?/td> |
無影無形 | 見“無形無影”。 | 元·楊暹《劉行首》第一折:“我度你個(gè)無影無形鬼魂。” |
形枉影曲 | 東西的形狀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彎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會(huì)有什么結(jié)果。 | 《列子·說符》:“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 |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煢煢:孤獨(dú)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睍x·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td> |
勢(shì)合形離 | 勢(shì):形狀;形:形體。形體各自獨(dú)立,結(jié)構(gòu)完整不分。 | 三國 魏 何晏《景富殿賦》:“桁梧復(fù)迭,勢(shì)合形離?!?/td> |
影只形單 | 猶形單影只。 | 元·高明《琵琶記》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單,我出去有誰看管?!?/td> |
奇形怪狀 | 形容形狀稀奇古怪;與眾不同。 | 唐 房玄齡《晉書 溫嶠傳》:“須臾,見水族覆滅,奇形異狀,或乘車馬著赤衣者?!?/td> |
如影隨形 | 好像影子老是跟著身體一樣。比喻兩個(gè)人關(guān)系親密;常在一起。 | 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yīng)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td> |
露影藏形 | 躲躲閃閃貌。猶言藏頭露尾。 | 清·感惺《斷頭臺(tái)·黨爭(zhēng)》:“此時(shí)國民眼中,盡是照妖有鏡,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
避影匿形 | 指隱蔽起來,不露形跡。 | 清 侯方域《南省試策二》:“昔人所謂非親非故,何由習(xí)知之也。此二者已當(dāng)不同觀,而況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舉,為身累者乎?” |
形單影只 | 形容孤獨(dú);沒有同伴。形:身體;單:孤單;影:身影;只:指單獨(dú)。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唯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td> |
形孤影只 | 同“形單影只”。 |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31卷:“我上京聽選,留賢妻在家形孤影只。不若同到京中,百事也有商量。” |
形影不離 | 像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guān)系親密;經(jīng)常在一起。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青縣農(nóng)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duì)嬉笑,不避忌人?!?/td> |
形單影雙 | 形容人無親無友、孤獨(dú)無依 | |
影只形孤 | 猶形單影只。 | 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bào)》:“膝下紅顏,須代冬溫夏清;眼前白發(fā),況兼影只形孤。” |
影形不離 | 形影不離。比喻關(guān)系密切。 | 老舍《趙子曰》:“他的面貌、服裝比趙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們兩個(gè)是影形不離的好朋友?!?/td> |
心凝形釋 | 精神專注,達(dá)到忘形的境界。 | 《列子·黃帝》:“心凝形釋,骨肉都融?!?/td> |
形影自吊 | 同“形影相吊”。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張誠》:“父自訥去,妻亦尋卒;塊然一老鰥,形影自吊。” |
遺形忘性 | 見“遺形藏志”。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樸還淳皆至理,遺形忘性盡真銓?!?/td> |
形格勢(shì)禁 | 格:阻礙;禁:制止。指受形勢(shì)的阻礙或限制,事情難于進(jìn)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搗虛,形格勢(shì)禁,則自為解耳。” |
隨物賦形 | 謂針對(duì)客觀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態(tài)給予形象生動(dòng)的描繪。 | 宋·蘇軾《畫水記》:“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hào)稱神逸?!?/td> |
奇形異狀 | 亦作“奇形怪狀”。奇異的形狀。 | 唐·房玄齡《晉書·溫嶠傳》:“須臾,見水族覆滅,奇形異狀,或乘車馬著赤衣者?!?/td> |
形孤影寡 | 同“形單影只”。 | 明·高濂《玉簪記·占兒》:“春去秋來,秋去春來,形孤影寡,想殺我膝下斑斕?!?/td> |
形影相附 | 同“形影相依”。 | 明·李東陽《奉謙齋徐先生書》:“今已決策于此,又念賤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別無子弟可將事者。” |
喜慍不形于色 | | |
原形敗露 | 本來面目暴露出來。 | 唐浩明《曾國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臉先想以一個(gè)老實(shí)膽小的小商販的面目混過厘卡,現(xiàn)在見原形敗露,知道哀求無用,只有狠心出一筆大錢來買通?!?/td> |
毀形滅性 | 損壞形體,消滅本性。 | 元·楊景賢《西游記》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毀形滅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td> |
形表影附 | 形表:儀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體。比喻人的品德堪為表率,人們?nèi)缬案叫蔚刈分鹱笥摇?/td> | 漢·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時(shí)纓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td> |
形影自守 | 謂孤身獨(dú)處。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7回:“今白小姐人琴俱亡,小弟形影自守,決不負(fù)心而自求佳麗?!?/td> |
分形連氣 | 見“分形同氣”。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兄弟》:“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td> |
移形換步 | 猶移步換形。形容變化多端。 | 清 錢謙益《與方爾止書》:“八旬之內(nèi),勢(shì)變多端,盡寸之間,移形換步。正所謂波瀾?yīng)毨铣梢?。?/td> |
象形奪名 | 奪:決定。依照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來決定它的名稱。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17回:“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shí),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
形跡可疑 | 舉止和神情很值得懷疑。形跡:舉動(dòng)和神色;可疑:值得懷疑。 | 清 孔尚任《桃花扇》:“圓老故交雖多,因其形跡可疑,亦無人代為分辯?!?/td> |
案牘勞形 | 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td> |
鶴勢(shì)螂形 | 謂腰肢纖裊,體態(tài)輕盈。 | 《紅樓夢(mèng)》第四九回:“[湘云]腰里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jié)子長穗五色宮絳,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shì)螂形?!?/td> |
形槁心灰 | 槁:枯干。形容身體消瘦不堪,心境極為冷漠,毫無生氣。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舊聞 席氏多賢》:“今生已被虜,人被殺,兒孤婦寡,饑寒交迫,形槁心灰,雖生亦猶死也?!?/td> |
詭形奇制 | 奇特、怪異的形體。 |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原書》:“若鐘鼎所采,自是春秋、戰(zhàn)國時(shí)各國書體,故詭形奇制,與《蒼頡篇》不同也?!?/td> |
忘形之契 | 不拘身分、形跡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 舊題宋 尤袤《全唐詩話 韋丹》:“丹與東林靈澈上人為忘形之契,丹嘗為《思?xì)w》絕句以寄澈?!?/td> |
形影相對(duì) | 同“形影相吊”。 |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mèng)》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對(duì),差不多眼兒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來一看?!?/td> |
孤形只影 | 孤:單獨(dú)。形容孤單一人,無親無友。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分鞋記·書齋問疾>》:“你看碧梧翠竹影凄涼,孤形只影空相向?!?/td> |
相形見拙 | 見“相形見絀”。 | 郭沫若《蒲劍集·“民族形式”商兌》:“皮簧劇在戲劇構(gòu)成上也占著超越的地位,但把來和近代小說與近代話劇比較,由于內(nèi)容的陳舊,是不免相形見拙的?!?/td> |
影單形只 | 形:形體。形容孤獨(dú),沒有同伴。 | 清·嚴(yán)復(fù)《浮生六記》第三卷:“因得??抻谑|娘之墓,影單形只,備極凄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