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攻的成語

有關攻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攻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別的山。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d>
不攻自破不用攻擊;自己就破滅了。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就露出破綻;站不住腳了。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td>
以毒攻毒攻:治。用毒藥治病毒。喻指用對方使用的厲害手段制服對方。宋 羅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積,巴菽殂葛猶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td>
攻無不克克:攻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古來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求之于今,邈不可得?!?/td>
反攻倒算指被打倒的階級敵人或反動勢力糾集起來向革命人民進行反撲報復。丁玲《在嚴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哪里只是當干部的才受壓迫,才怕地主反攻倒算,才要躲出去?!?/td>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其:敵方;意:意料。乘敵方沒有防備突然攻擊,行動出乎對方意外。春秋·齊·孫武《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td>
內外夾攻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間內外夾攻,方能取勝?!?/td>
攻城掠地見“攻城略地”。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4回:“李密諸將士,當時攻城掠地,倚著金帛來得易,也用得易?!?/td>
攻其不備趁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突然發(fā)動進攻。備:防備。其:他們。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語出《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戰(zhàn)勝攻取戰(zhàn)必勝,攻必取。指謀略高,戰(zhàn)斗力強。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三》:“操大國之勢,征強兵伐諸侯,戰(zhàn)勝攻取,利盡歸于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td>
車攻馬同攻:堅固精致;同:齊聚。戰(zhàn)車堅固,戰(zhàn)馬整齊。形容軍容極盛。《詩經·小雅·車攻》:“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攻瑕指失批評缺點,指出失誤。清·顧炎武《與友人書》:“今此舊編,有塵清覽。知我者當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遺諸后人?!?/td>
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語出《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攻城略地略:掠奪。攻打城市,掠奪土地。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td>
攻其無備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攻城徇地攻:攻打,進攻;徇地:奪占土地。攻打城市,掠奪土地。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盆子傳》:“樊崇等以困窮為寇,無攻城徇地之計?!?/td>
攻心為上從思想上瓦解敵人的斗志為上策。晉 習鑿齒《襄陽記》:“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td>
明鼓而攻之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論語 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td>
攻守同盟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戰(zhàn)時彼此聯(lián)合進攻或防衛(wèi)?,F(xiàn)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一致行動。清 梁啟超《中國外交方針私議》:“日本既與英結英日同盟,及日俄戰(zhàn)役方酣,又與韓結日韓攻守同盟?!?/td>
鳴鼓而攻大張旗鼓地加以討伐。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td>
貧病交攻見“貧病交迫”。宋·陳亮《與王季海丞相書》:“入春以來,貧病交攻,更無一日好況?!?/td>
攻苦茹酸謂勞苦艱辛。明·袁宏道《壽洪太母七十序》:“母攻苦茹酸,和丸課子?!?/td>
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對于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還不覺悟的人就冷眼旁觀,吹毛求疵,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大舉進攻大舉:重大的行動。大規(guī)模出兵,向敵方進攻。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3回:“因吳佩孚此時目光,已從軍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舉進攻?!?/td>
里外夾攻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新五代史 吳越世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遂人敗之?!?/td>
攻無不取,戰(zhàn)無不勝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戰(zhàn)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zhàn)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指南攻北猶聲東擊西。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td>
遠交近攻原指對遠方國家聯(lián)合;對鄰近國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來指利用關系轉較遠的力量來攻擊眼前對手的處世手法。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td>
鳴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td>
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取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zhàn)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語本《戰(zhàn)國策 秦策二》:“是知秦戰(zhàn)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td>
攻苦食儉猶攻苦食淡。明·王世貞《觚不觚錄》:“余舉進士,不能攻苦食儉?!?/td>
八攻八克屢次攻擊,屢次勝利。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北敵勢方強,婁師德八遇八克;南蠻心未服,諸葛亮七縱七擒?!?/td>
以夷攻夷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少數(shù)民族實行的一種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時,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對付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漢書·晁錯傳》:“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顏師古注:“不煩華夏之兵,使其同類互相攻擊也?!薄睹魇贰だ畈膫鳌罚骸敖o事中唐堯欽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饑渴交攻饑渴同時襲來。形容饑渴交加。亦作“餓虎饑鷹”。宋·洪邁《夷堅丁志·華陽洞門》:“右邊石池,荷花方爛漫,雖饑渴交攻,而花與水皆不可及?!?/td>
他山攻錯比喻拿別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td>
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zhàn)百勝?;虮扔髯鋈魏问虑槎寄艹晒?。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古來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球至于今,邈不可得?!?/td>
攻苦食淡攻:做;若:艱苦;淡:清淡。做艱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勵。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淡),其可背哉?!?/td>
攻城野戰(zhàn)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戰(zhàn)。《墨子·節(jié)用上》:“攻城野地死者,不可勝數(shù)?!?/td>
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攻:攻打;克:攻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一》:“是知秦戰(zhàn)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td>
戰(zhàn)必勝,攻必取每次打仗都獲勝,每次進攻都攻下。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zhàn)百勝。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驅羊攻虎驅:趕。驅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覆滅。《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為從者,無以異于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td>
以攻為守以:憑借;用。用主動進攻的戰(zhàn)略作為積極防御的措施。宋 陳亮《酌古論 先主》:“且吾又聞之,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用兵之常也;以攻為守,以守為攻,此兵之變也。”
攻城奪地攻:攻打,進攻。攻打城市,掠奪土地。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那二十四員番將,又必各有跟隨的番漢軍士,共計當有萬余人,行動與攻城奪地者何異!”
十圍五攻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它,超過五倍就可以攻擊它。《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首尾夾攻夾:從兩個相反方面來的。前后兩方面同時攻擊。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0回:“乾佑遣將,率精騎數(shù)萬,從山南轉出官軍之后,首尾夾攻,官軍駭亂,大敗而奔?!?/td>
急痛攻心心里感到極度的焦急與悲痛。
函矢相攻指自相矛盾。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td>
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來攻擊它,反對它。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td>
掠地攻城奪取地盤,攻戰(zhàn)城池。形容向敵方進攻。明·無名氏《精忠記·應詔》:“勤王報國應無憚,掠地攻城也畏難?!?/td>
以守為攻用防御作為擊破敵人的手段。宋·秦觀《邊防策下》:“蓋充國以先零窮寇,急與之角,則中國必有饋挽轉輸之勞,故罷騎留屯而圖以期月,此則以守為攻者也?!?/td>
短針攻疽攻:醫(yī)治;疽:毒瘡。用短針去治療毒瘡。比喻措施不力,是不能取得效果的。漢·桓寬《鹽鐵論·大論》:“設禮修文,有似窮醫(yī),欲以短針而攻疽?!?/td>
以長攻短利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別人的短處。
攻疾防患匡正過失,防止禍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
輸攻墨守輸:公輸般,即戰(zhàn)國時期有名木匠“魯般”;墨:墨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比喻攻守雙方力量相仿,各顯神通。戰(zhàn)國·宋·墨翟《墨子·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公輸般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御有余?!?/td>
不攻自拔拔:攻破。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jié)、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梁書·武帝紀》:“糧食既足,士眾稍多,圍守兩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臥取之耳。”
眾口交攻交:俱,共。許多人一起用話語攻擊。《明史·王應熊傳》:“言陛下召應熊,必因其秉國之日,眾口交攻,以為孤立無黨,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聯(lián)?!?/td>
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進:前進;退:退卻;守:防守,固守。前進可以攻擊,后退可以固守。比喻進攻和防守都有主動權。明·歸有光《菎山縣倭寇始末書》:“凡此數(shù)事,果能斷自乃心,豫有成算,則用足兵強,形勢險固,人心堅勵,進可以攻,退可以守?!?/td>
禁攻寢兵指止息戰(zhàn)事。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jié):“以禁攻寢兵為務?!?/td>
攻乎異端乎:等同于介詞“于”;異端:有別于正統(tǒng)思想的教義或主張。指鉆研儒家以外的主張或指對異端的指摘。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