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措的成語

有關(guān)措的成語

有關(guān)措的成語共收錄51個(gè)
成語 解釋 出處
舉措不當(dāng)舉措:舉動(dòng),措置。指行動(dòng)措施不得當(dāng)。《管子 禁藏》:“舉措不當(dāng),眾民不能成。”
驚惶失措失措:舉止失去常態(tài)。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tài)。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yè)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yè)神色自若?!?/td>
手足無措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dòng)慌張;或無法應(yīng)付。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td>
不知所措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fā)慌的狀態(tài)。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hào),哀喜交并,不知所措?!?/td>
措置裕如措置:安排、料理;裕如:從容不迫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從容不費(fèi)力氣;又完成得很好。漢 揚(yáng)雄《法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雖山川丘陵,草木鳥獸,裕如也?!?/td>
驚慌失措失措:舉止失去常態(tài);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北齊書 元暉業(yè)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yè)神色自若?!?/td>
舉措失當(dāng)舉措:舉動(dòng)、措置;失當(dāng):不恰當(dāng)。舉動(dòng)安排不得當(dāng)。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舉措失當(dāng),眾民不能成?!?/td>
舉直措枉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cuò):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td>
靡知所措靡:無、不。措:處理。不知該如何辦才好。晉·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傾覆,宗廟為墟,孤悼心失圖,靡知所措。”
舉止失措措:安放,放置。舉動(dòng)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8回:“睿聞知兩處危急,舉止失措,甚是驚慌。”
措手不迭措手:著手處理;不迭:一下子。指手忙腳亂。形容做事敏捷。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薛明看見軍伍散亂,心中著忙,措手不迭,被鐘明斬于馬下。”
舉枉措直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td>
措手不及措手:著手處理;應(yīng)付;不及:來不及。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yīng)付。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攛過我?”
無所措手足手腳沒有地方放。形容沒有辦法,不知如何是好。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cuò)手足矣?!?/td>
倉皇失措倉皇:匆忙而又慌張;措:措置;安排。指忙亂驚慌得不知怎么辦才好。宋 王楙《野客叢書 魏證蒯通》:“不以事敗而遽變前說,要胸中有守而然,異乎倉皇失措,遽變前說者也?!?/td>
手腳無措同“手足無措”。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師文,見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腳無措。”
刑措不用措:設(shè)置,設(shè)施。刑法放置起來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議兵》:“威厲而不試,刑錯(cuò)而不用。”
手足失措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極其驚慌。唐·韓愈《為韋相公讓官表》:“心神靡寧,顧已慚觍,手足失措?!?/td>
張惶失措見“張皇失措”。巴金《秋》十一:“枚張惶失措地往四處看?!?/td>
設(shè)張舉措設(shè):設(shè)置;舉措:措施。指所采取的主張和措施。唐·韓愈《唐故相權(quán)公墓碑》:“因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公既謝辭不許,其所設(shè)張舉措,必本于寬人。”
驚慌無措同“驚惶失措”。明·郭勛《英烈傳》第29回:“更深夜靜,不提防漢兵直抵磯下,鼓噪而前,驚慌無措?!?/td>
措顏無地措:安放;顏:臉,面子。臉沒地方擱。形容極為慚愧羞愧。明·陳汝元《金蓮記·釋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積罪如山;學(xué)士排難解紛,反使措顏無地?!?/td>
進(jìn)退失措見“進(jìn)退無措”。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儀度,見其或被上官詆訶,進(jìn)退失措者,莫不群笑,聲聞?dòng)谕??!?/td>
莫知所措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9卷:“忽因晝寢,夢坐煙霞之境,四顧而望,熊羆虎豹,圍繞周匝,莫知所措。”
窮措大措大:醋大,指讀書人。窮困的讀書人。清·許奉恩《里乘》第三卷:“而鰓鰓然羨于窮措大,能勿愧乎!”
驚惶無措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幺辦才好。《北齊書 元暉業(yè)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yè)神色自若?!?/td>
無所措手見“無所錯(cuò)手足”。《宋史·韓琦傳》:“迨置市易務(wù),而小商細(xì)民,無所措手?!?/td>
張皇失措驚慌得不知怎么才好。元 楊景賢《西游記》:“你看他脅肩諂笑,趨前退后,張皇失措。”
未知所措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td>
慌張失措慌張:驚慌失措。驚恐慌張得不知所措。明·酉陽野史《續(xù)三國演義》第25回:“卿家非時(shí)而來,慌張失措,有何事故?”
進(jìn)退無措謂進(jìn)退兩難而無法應(yīng)付。明·宋濂《元史·忠義列傳二》:“會(huì)西南風(fēng)急,賊舟數(shù)千,果揚(yáng)帆順流鼓噪而至,舟遇樁不得動(dòng),進(jìn)退無措,黼帥將士奮擊,發(fā)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無算,余舟散走。”
倉皇無措見“倉皇失措”。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漲,中流失楫,舟人倉皇無措?!?/td>
斷然措施斷然:果斷堅(jiān)決。堅(jiān)決果斷的解決方法。羅廣斌《紅巖》第17章:“必要時(shí),將采取斷然措施,嚴(yán)厲處置害群之馬!”
束手無措同“束手無策”。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書》:“與其束手無措以委輸于虜,孰若變通盡利,以庶幾虜之可逐也?!?/td>
莫措手足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dòng)慌張,或無法應(yīng)付。《明史·楊守隨傳》:“天下嗷嗷,莫措手足?!?/td>
茫然失措心中迷惑,不知怎么辦才好。《宋史·夏國傳》:“種諤在綏德節(jié)制諸軍,聞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書召燕達(dá),戰(zhàn)怖不能下筆。”
措置有方措置:安排;方:條理。處理事務(wù)錯(cuò)落有致,井井有條。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女子見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無主,放心隨他去?!?/td>
驚皇失措同“驚惶失措”。
驚恐失措措:安排。害怕得臉都變了色。都德《柏林之圍》:“我和他驚恐失措地互相看著?!?/td>
舉措必當(dāng)舉措:舉動(dòng),措置;當(dāng):適合,合宜。指行動(dòng)措施完全得當(dāng)。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舉措必當(dāng),莫不如畫。”
舉措不定舉措:行動(dòng)。拿著棋子,不知該如何下。比喻猶豫不決。
張皇莫措張皇:慌張。驚慌得不知怎么辦才好。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里有婦人飲此者,方張皇莫措,忽一媼排闥人曰:‘可急取隔壁賣豆腐家所磨豆?jié){灌之?!?/td>
措置乖方措置:安排;方:條理;乖方;不合條理。處理安排不合理。《清史稿·王茂蔭傳》:“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無敢為皇上言者,或慮無實(shí)據(jù)也?!?/td>
徬徨失措指心神不寧,舉動(dòng)失常。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八回:“我母親只氣得面白唇青,一句話也沒有,嬸娘也是徬徨失措?!?/td>
措心積慮猶言處心積慮。謂長久考慮在心。宋·何坦《西疇常言》:“逮跡其自為,則因循惰弛,罕克自強(qiáng),措心積慮,甘心為小人,而不以為病?!?/td>
遣詞措意見“遣辭措意”。宋·吳開《優(yōu)古堂詩話》:“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詞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td>
仿徨失措指心神不寧,舉動(dòng)失常。
遣辭措意指寫文章、說話時(shí)的用詞立意。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辭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td>
張慌失措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罔知所措罔:不。知:知道。措:安置、處置。不知道怎幺處理好。多指對(duì)突然發(fā)生的情況無法應(yīng)付。亦作“罔知所厝”。唐·白行簡《李娃傳》:“生惶惑發(fā)狂,罔知所措?!?/td>
遣言措意同“遣辭措意”。宋·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陸贄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當(dāng),有執(zhí)事之實(shí)?!?/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