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 | 明·沈璟《義俠記·除兇》:“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td>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dān)。形容關(guān)系密切,同甘共苦。 | 《晉書·王導(dǎo)傳》:“吾與元規(guī)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td> |
解甲休兵 | 見“解甲休士”。 | 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燒,黔中方定,旋軍反旆,解甲休兵。” |
欲說還休 | 休:停止。想說又停下來不說。 | 宋·辛棄疾《丑奴兒》詞:“如今識(shí)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gè)秋。” |
語不驚人死不休 | 語:言語。形容作詩或?qū)懳恼聵O力追求尋覓驚人的佳句。 |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td> |
善罷干休 |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于否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biāo)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干休了?” |
休養(yǎng)生息 | 指在戰(zhàn)爭或社會(huì)大動(dòng)蕩之后;減輕人民負(fù)擔(dān);安定生活;恢復(fù)元?dú)?。生息:人口繁殖?/td> | 唐 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養(yǎng)生息,至于玄宗,受報(bào)收功?!?/td> |
散馬休牛 | 《書 武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fù)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fù)服”。后稱不興戰(zhàn)事為“散馬休牛”。 | 《書·武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fù)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fù)服”。 |
喋喋不休 | 喋喋:形容說話的聲音。嘮嘮叨叨;說個(gè)不停。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td> |
善罷甘休 | 輕易地了結(jié)糾紛;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奶奶就是讓著他,他見奶奶比他標(biāo)致,又比他得人心兒,他就善罷甘休了?” |
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 | 負(fù):辜負(fù);休:莫,不要。寧可讓我辜負(fù)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fù)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tài)度。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回:“操曰:‘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td> |
不到烏江不肯休 | 烏江:項(xiàng)羽兵敗的地方。比喻不達(dá)目的絕不罷休。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世上死生皆為利,不到烏江不肯休?!?/td> |
一不做,二不休 |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 唐 趙元一《奉天錄》第四卷:“光晟臨死而言曰:‘傳語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td> |
與天地同休 | 休:停止。生命力與天地相同。比喻無窮無盡。 | 《神異經(jīng)》:“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復(fù)生,與天地同休,無干時(shí)?!?/td> |
誓不罷休 | 發(fā)誓不達(dá)目的決不甘休。 | 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二章:“田文鏡下了決心,不查個(gè)青紅皂白誓不罷休?!?/td> |
不做不休 | 謂事情既然開了頭,就索性干到底。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俺如今拚的個(gè)不做不休,這就是至誠心為人為徹?!?/td> |
遺德休烈 | 見“遺德馀烈”。 | 宋·王珪《賜韓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斷來章批答》:“朕蒙遺德休烈,既已布澤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賦爵,庸敢后乎!” |
遺休余烈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yè)績。同“遺芳余烈”。 | 宋 歐陽修《尊皇太后冊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圣,而小子獲承之,以繼我仁考之遺休余烈?!?/td> |
休戚相關(guān) | 憂喜、禍福彼此相關(guān)連。形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 | 宋 陳亮《送陳給事去國啟》:“眷此設(shè)心,無非體國;然用舍之際,休戚相關(guān)。” |
休休有容 | 形容君子寬容而有氣量。 | 《尚書 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td> |
萬事俱休 | 休:罷休,完結(jié)。一切都完了。形容悲觀失望到極點(diǎn)。 | 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過中年萬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td> |
按甲休兵 | 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dòng)。 | 東漢 班固《漢書 韓信傳》:“當(dāng)今之計(jì),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內(nèi),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發(fā)一乘之使,奉咫尺之書以使燕,燕必不敢不聽?!?/td> |
無疆之休 | 無限美好;無窮幸福。 | 《尚書·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shí)萬世無疆之休。” |
嘵嘵不休 | 嘵嘵:爭辯聲;休:停止,完。形容爭辯個(gè)沒完。 | 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shí)與吾悖,其聲嘵嘵。” |
得休便休 | 休:停止,罷休。該罷手時(shí)就罷手。指適可而止。 | 蔡?hào)|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回:“不如暫行停戰(zhàn),與他議和,若他肯就我范圍,何妨得休便休,過了一年是一年,且到將來,再作計(jì)較?!?/td> |
呶呶不休 | 呶呶:形容說話嘮叨;休:停止。說話嘮叨地說不停。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師道書》:“豈可使呶呶者早晚弗吾耳,騷吾心!” |
休牛放馬 | 休:休息。將牛馬放牧,停止軍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戰(zhàn)爭。 |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今喪亂即平,休牛放馬,烽燧滅影?!?/td> |
刺刺不休 | 刺刺:多話的樣子。形容說話嘮叨,沒完沒了。 | 唐 韓愈《送殷員外序》:“出門惘惘,有離別可憐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休?!?/td> |
休戚與共 | 彼此有福有禍都共同承受。休:福;歡樂;戚:憂愁。形容關(guān)系密切;同甘共苦。 | 明 瞿共美《天南逸史》:“臣與皇上患難相隨,休戚與共,愿自不同于諸臣,一切大政自得與聞?!?/td> |
精進(jìn)不休 | 精進(jìn):專心努力上進(jìn);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進(jìn)步。 | 《追求》:“刻苦,沉著,精進(jìn)不休?!?/td> |
潛休隱德 | 隱藏美德。 | 明·方孝孺《宋氏為善堂記》:“而推榮二代,潛休隱德,見稱于圣主,而大白于四方。” |
休兵罷戰(zhàn) | 休、罷:停止。停止或結(jié)束戰(zhàn)爭。 | 元 孔文卿《東窗事犯》楔子:“只不過休兵罷戰(zhàn)還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尋?!?/td> |
心逸日休 | 謂不費(fèi)心機(jī),反而越來越好。 | 《尚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
雖休勿休 | 休:美善;休:贊美。雖然受到別人贊美但不能沾沾自喜。 | 《尚書·呂刑》:“爾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雖畏勿畏,雖休勿休?!?/td> |
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索性讓我一不作,二不休,見一個(gè)殺一個(gè),見兩個(gè)殺一雙,殺個(gè)爽快?!?/td> |
侈侈不休 | 說話沒完沒了;嘮叨。 | 沙汀《闖關(guān)》:“左嘉很快就把問題拉在自己身上去了,侈侈不休的辯解起來,直到好一陣才把話頭牽開?!?/td> |
休牛散馬 | 見“休牛歸馬”。 | 唐·魏徵壽《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td> |
解甲休士 | 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謂不再戰(zhàn)斗。 | 漢·張昶《西岳華山堂闕碑銘》:“昔蕭相輔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陣而不戰(zhàn)?!?/td> |
休牛歸馬 | 亦作“休牛散馬”。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zhàn)事。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td> | 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書弗服。”《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td> |
案甲休兵 | 指停止戰(zhàn)事,休養(yǎng)士卒。 | 《史記 淮陰侯列傳》:“方今為將軍計(jì)莫如案甲休兵,鎮(zhèn)趙撫其孤。” |
無盡無休 | 沒完沒了(含有厭惡的意思)。 |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終于沉悶地聽著遠(yuǎn)處的更鑼聲、風(fēng)聲、樹葉聲,和偶爾才肯留心到的身旁思懿的無盡無休的言語?!?/td> |
同休等戚 | 見“同休共戚”。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費(fèi)詩傳》:“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
萬事皆休 | 萬:概數(shù),多;萬事:一切事情;休:休停。指一切平安無事或事情結(jié)束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4回:“宋江兵若不來,萬事皆休。若是那伙蠻子來時(shí),小將自出去與他相敵?!?/td> |
休征嘉應(yīng) | 休:美好;征:征兆;嘉:美善;應(yīng):報(bào)應(yīng)。吉利的征兆,美好的報(bào)應(yīng)。 | 東漢·班固《漢書·平帝紀(jì)贊》:“休征嘉應(yīng),頌聲并作?!?/td> |
休明盛世 | 休明:美好,清平;盛:興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興盛時(shí)代。 | 晉·潘岳《西征賦》:“當(dāng)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質(zhì)。” |
休聲美譽(yù) | 休:美好。美好的聲譽(yù)。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回:“陳留王協(xié),圣德偉懋,規(guī)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yù),天下所聞;宜承洪業(yè),為萬世統(tǒng)?!?/td> |
與民休息 | 與:幫助;休息:修養(yǎng)生息。幫助人民休養(yǎng)生息。 | 東漢·班固《漢書·昭帝紀(jì)》:“海內(nèi)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shí)務(wù)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
紹休圣緒 | 紹:繼續(xù),接續(xù);休:美;緒:前人未完成的功業(yè)。指繼承前人的美好事業(yè)。 |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jì)》:“興廉舉孝,庶幾成風(fēng),紹休圣緒?!?/td> |
閑話休題 | 題:通“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事上來。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閑話休題。如今且說杭州城中一個(gè)團(tuán)頭姓金名老大?!?/td> |
閑話休提,書歸正傳 | 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題上來。 | 王朝聞《論鳳姐》第16章:“閑話休提,書歸正傳;看來襲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過?!?/td> |
閑話休題,書歸正傳 | 題:通“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題上來。 | 魯迅《吶喊·阿Q正傳》:“便從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說家所謂‘閑話休題,書歸正傳’這一句套話里,取出‘正傳’兩個(gè)字來,作為名目。” |
偃武休兵 | 見“偃武息戈”。 | 宋·岳飛《乞解軍務(wù)第三札子》:“今講好已定,兩宮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td> |
無了無休 | 沒完沒了,沒有終了。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忘了時(shí)依然還又,惡思量無了無休?!?/td> |
同休共戚 | 亦作“同休等戚”。①謂同歡樂共憂患。形容關(guān)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難。 | 《周書·尉遲迥傳》:“吾居將相與國舅甥,同休共戚,義由一體?!?/td> |
遺休馀烈 | 見“遺芳馀烈”。 | |
無休無了 | 見“無了無休”。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3回:“可憐那死的倒未必知道,這活的真是苦惱傷心,無休無了,算來竟不如草木石頭,無知無覺,倒也心中干凈?!?/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