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縫衣淺帶 | 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借指儒者。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安眉帶眼 |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gè)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
散帶衡門 |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 | 《詩經(jīng)·陣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td> |
拉家?guī)Э?/a> | 帶著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屬的拖累)。 | 苗培時(shí)《礦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沒法過下去了,拉家?guī)Э诘?,可比不了那些光棍們好混?!?/td> |
帶水拖泥 | ①形容泥濘難行。②比喻不順利或不干脆。 | 宋·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td> |
帶減腰圍 | 語本《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損。 | 語出《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td> |
帶金佩紫 | 金:金印。紫:紫綬。帶著金印,佩著紫綬。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wù)煞蛱幨?,?dāng)帶金佩紫?!?/td> |
連根帶梢 | 比喻事情的情節(jié)十分完整。 |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蕭隊(duì)長笑著,對(duì)于這連根帶梢、清清楚楚的說法,他最喜歡?!?/td> |
拖泥帶水 | 拖著泥帶著水。比喻說話、作文不簡(jiǎn)潔;做事不干脆利落。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主人勤拳,帶累阇梨,拖泥涉水?!?/td> |
帶月披星 | 形容早起晚睡,奔波不息。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則合帶月披星,誰著你停眠整宿?” |
連枝帶葉 | 見“連枝分葉”。 | 明·無名氏《龍門隱秀》第三折:“誰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連枝帶葉,把我似乞兒般搶出門來?!?/td> |
逢衣淺帶 | 逢衣:袖子寬大的衣服,古代讀書人的衣服;淺帶:寬博的衣帶。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借指儒者。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儒效》:“逢衣淺帶?!?/td> |
一衣帶水 | 水道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比喻只隔一水;極其鄰近。 | 《南史 陳紀(jì)下 后主》:“隋文帝謂仆射高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
紫袍玉帶 | 紫袍:古代公服,唐代規(guī)定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服紫袍;玉帶:唐宋官員所用玉飾腰帶,以區(qū)分官階高低。穿紫袍,系玉帶。比喻高官。 | 明·無名氏《萬國來朝》第三折:“戶列簪纓姓字香,紫袍玉帶氣昂昂?!?/td> |
局騙拐帶 | 詐騙財(cái)物,誘拐孩子。 | |
以點(diǎn)帶面 | 用一個(gè)單位或地方的成功經(jīng)驗(yàn)來帶動(dòng)許多單位或成片地區(qū)的工作。 | 竺可楨《一年來的綜合考察》:“考慮全面布局,因此是點(diǎn)面結(jié)合,以點(diǎn)帶面?!?/td> |
礪山帶河 | 礪:磨刀石;山:泰山;帶:衣帶;河:黃河。黃河細(xì)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shí)間久遠(yuǎn),任何動(dòng)蕩也決不變心。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td> |
行常帶經(jīng) | 行:走;經(jīng):經(jīng)書。走路經(jīng)常攜帶經(jīng)書。形容人好學(xué)。 | 西漢·司馬遷《史記·儒林傳》:“行常帶經(jīng),止息則誦習(xí)之?!?/td> |
褒衣博帶 | 褒、博:形容寬大。著寬袍,系闊帶。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 東漢 班固《漢書 雋不疑傳》:“佩環(huán)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
夾槍帶棒 | 指言語中暗藏諷刺。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尋上我的晦氣。又不像是惱我,又不像是惱二爺,夾槍帶棒,終久是個(gè)什么主意?” |
夾槍帶棍 | 形容說話帶刺,并牽涉旁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31回:“姑娘倒尋上我的晦氣!又不像是惱我,又不像是惱二爺,夾槍帶棍,終久是個(gè)甚么主意?” |
布衣韋帶 |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nèi),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絕息?!?/td> |
冠袍帶履 | 帽子、袍子、帶子、鞋子。泛指隨身的必須用品。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78回:“一個(gè)捧著文房四寶,一個(gè)捧著冠袍帶履?!?/td> |
披枷帶鎖 | 謂罪犯套上枷鎖等刑具。 | 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正旦云]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chǎng)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么哥,枉將他氣殺也么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放便?!?/td> |
拖兒帶女 | 拖:牽引。身邊帶著兒女。形容生活負(fù)擔(dān)重,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或行動(dòng)不方便。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拖兒帶女的,起五更,熬半夜,這是造的什么孽呀!” |
不絕如帶 | 形容局勢(shì)危急,象差點(diǎn)兒就要斷掉的帶子一樣。 | 《史記 袁盎晁錯(cuò)列傳》:“方呂后時(shí),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td> |
沾親帶故 | 故:故人,老友。有親戚朋友的關(guān)系。 | 元 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這文書上寫作見人,也只為沾親帶故。” |
梨花帶雨 | 象沾著雨點(diǎn)的梨花一樣。原形容楊貴妃哭泣時(shí)的姿態(tài)。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嬌美。 | 唐 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
衣寬帶松 | 形容人消瘦。 | 元 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長漏永,一聲聲衣寬帶松。別恨離愁,變成一弄?!?/td> |
被山帶河 | 靠著山,環(huán)著河。指形勢(shì)險(xiǎn)要的地方。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 |
披裘帶索 | 形容衣著粗陋。 | 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帶索,往見孟嘗君,欲趨不能進(jìn)?!?/td> |
粘皮帶骨 | 形容言行不干脆,不爽快。 | 明 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我是一刀兩斷的性子,不學(xué)那粘皮帶骨?!?/td> |
不斷如帶 | 猶不絕如縷。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shí)斷時(shí)續(xù)。 | 《新唐書 韓愈傳贊》:“自晉汔隋,老佛顯行,圣道不斷如帶?!?/td> |
襟江帶湖 | 襟:衣襟。帶:衣帶。形容江河湖泊之間相互縈繞交錯(cuò),如同衣襟和衣帶一樣。 | 唐·王勃《滕王閣序》:“襟三江而帶五湖。” |
吳帶當(dāng)風(fēng) | 唐畫家吳道子善畫佛像,筆勢(shì)圓轉(zhuǎn),所畫衣帶如被風(fēng)吹拂。后人因以“吳帶當(dāng)風(fēng)”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fēng)格。 |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曹吳體法》:“吳帶當(dāng)風(fēng),曹衣出水。” |
沾泥帶水 | 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jiǎn)潔或辦事不干脆。 | 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xí)·授曲》:“一有字跡,則沾泥帶水,有不如無矣?!?/td> |
話中帶刺 | 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5回:“因此待親家母面上冷落,話中帶刺?!?/td> |
拾帶重還 |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shí)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 裴度》。后以喻拾到財(cái)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shí)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
沾親帶友 | 見“沾親帶故”。 | 元·高文秀《黑旋風(fēng)》第四折:“因此上裝一個(gè)送飯的沾親帶友,那一個(gè)管牢的便不亂扯胡揪?!?/td> |
夫人裙帶 | 指因妻子方面的關(guān)系使丈夫得到官職或其他好處。 | 宋·周煇《清波雜志》第三卷:“蔡拜右相,家宴張樂。伶人揚(yáng)言曰:‘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帶?!?/td> |
桑樞韋帶 | 《莊子 讓王》:“原憲居魯……桑以為樞?!睗h賈山《至言》:“夫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nèi),成名于外。”桑樞,桑木的門軸。韋帶,無飾的皮革腰帶。后因以“桑樞韋帶”形容貧家寒士。 | 《莊子·讓王》:“原憲居魯……桑以為樞?!睗h賈山《至言》:“夫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nèi),成名于外?!?/td> |
拖男帶女 | 帶領(lǐng)著男兒女兒。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jì)的艱難。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就是我這師傅,不辭年高路遠(yuǎn),拖男帶女而來,他也是為好?!?/td> |
帶罪立功 | 讓犯罪的人立功贖罪。 | 清 李漁《蜃中樓 獻(xiàn)壽》:“正要議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報(bào)亢旱,上帝就著俺去帶罪立功?!?/td> |
革帶移孔 | 形容身體因老病而日慚消瘦。 | 《南史·沈約傳》:“言已老病,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yīng)移孔。” |
不解衣帶 | 解:脫去,解下。不脫衣服就休息,形容非常忙碌和辛勞。 |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
峨冠博帶 | 峨:高;博:寬闊。高高的帽子;寬寬的衣帶。后比喻穿著禮服。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門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特來相探?!?/td> |
帶河厲山 | 帶:衣帶;河:黃河;厲:通“礪”,磨刀石;山:泰山。黃河細(xì)得像條衣帶,泰山小得像塊磨刀石。比喻國基久遠(yuǎn),國祚長久。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td> |
連日帶夜 | 見“連日繼夜”。 | 吳運(yùn)鐸《把一切獻(xiàn)給黨·我們的平射炮》:“半個(gè)月來,連日帶夜地趕著設(shè)計(jì)圖樣,左眼又紅腫起來了,我點(diǎn)上眼藥,扎起手帕,繼續(xù)工作?!?/td> |
輕裘緩帶 | 輕暖的皮袍,寬松的腰帶。形容從容閑適。 | 《晉書 羊祜傳》:“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之下,侍衛(wèi)者不過十?dāng)?shù)人?!?/td> |
帶牛佩犢 | 原指漢宣帝時(shí)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nóng)民放棄武裝斗爭(zhēng)而從事耕種。后比喻改業(yè)歸農(nóng)。 | 《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td> |
帶礪山河 | 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黃河細(xì)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shí)間久遠(yuǎn),任何動(dòng)蕩也決不變心。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
高冠博帶 | 冠:帽子;博:大;帶:衣帶。戴著高大的帽子,系著寬闊的衣帶。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著禮服。 | 《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 |
含牙帶角 | 亦作“含牙戴角”。有牙有角,形容獸類。 | 《淮南子·兵略訓(xùn)》:“凡有血?dú)庵x,含牙帶角,前爪后距。” |
披襟解帶 | 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td> |
礪帶河山 | 黃河細(xì)得像衣帶,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與國共存,傳之無窮。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td> |
黏皮帶骨 | 比喻拖沓,不灑脫。 | 宋·黃庭堅(jiān)《鐘離跋尾》:“此來更自知所作韻俗,下筆不瀏離,如禪家黏皮帶骨語。” |
分釵斷帶 | 釵分開,帶斷了。比喻夫妻的離別。 | 晉 袁宏《后漢紀(jì) 靈帝紀(jì)上》:“婦人見去,當(dāng)分釵斷帶?!?/td> |
披星帶月 | 頂著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歸或夜行。 | 唐·呂巖《七言絕句》:“擊劍夜深歸甚處,披星帶月折麒麟?!?/td> |
拖漿帶水 | 在泥水中行走被泥水玷污。比喻說話做事不干脆利落。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8回:“若拖漿帶水,就不是漢子了?!?/td> |
披麻帶索 | 猶披麻帶孝。 | 元·高明《琵琶記·蔡公逼試》:“老賊!你年七八十歲,也不識(shí)做孝。披麻帶索便是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