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困獸猶斗 | 困獸:被圍困的野獸;猶:還、仍;斗:搏斗。被圍困的野獸還要搏斗。比喻陷于絕境的失敗者還要頑抗。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 |
記憶猶新 | 猶:還;仍然。對過去的往事仍然刻記得清清楚楚;好像剛剛發(fā)生一樣。形容印象極其深刻。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跋章南舉千藁》:“多識其士,友去之?dāng)?shù)十年,猶記憶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無一二。” |
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婦女。指尚有風(fēng)韻的中年婦女。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fā)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td> |
過猶不及 | 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jìn)》:“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唬骸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td> |
猶豫不定 |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正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馬連福來了,真是天遂人愿?!?/td> |
毫不猶豫 | 毫:一點兒;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一點兒也不遲疑。 | 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第二次杜修經(jīng)、楊開明來,主張紅軍毫不猶豫地向湘南發(fā)展?!?/td> |
猶豫不決 | 猶豫:遲疑。遲疑動搖;拿不定主意。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
千里猶面 | 比喻傳達(dá)事情清楚確實。 | 《舊唐書·房玄齡傳》:“此人深識機(jī)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td> |
中饋猶虛 | 指沒有妻子。 | 《周易·家人》:“無攸遂,在中饋?!?/td> |
意猶未盡 | 猶:還。指還沒有盡興。 |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寶意猶未盡,話還沒有說完?!?/td> |
萬死猶輕 | 處死萬次,還嫌懲罰太輕。極言罪大。 |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臣以狂妄戇愚,不識禮度,上表陳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萬死猶輕?!?/td> |
我見猶憐 | 猶:尚且;憐:愛。我見了她尚且覺得可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 南朝 宋 虞通之《妒記》:“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td> |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 晉 常璩《漢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td> |
雖死猶生 |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 晉 常璩《漢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td> |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 堪:勝任。樹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 | 北周·庾信《枯樹賦》:“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td> |
膝下猶虛 | 膝:膝蓋;虛:空。膝蓋下還空著。指沒有兒女。 | |
視死猶歸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 晉·葛洪《抱樸子·弭訟》:“夫不伏之人,視死猶歸,血刃之禍,于是將起?!?/td> |
猶豫狐疑 | 猶豫:遲疑不定;狐疑:狐貍多疑,因指猶疑不決。遲疑不決。 | 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
鷹化為鳩,猶憎其眼 | 鳩:斑鳩;憎:憎恨。鷹變化為斑鳩,其他的斑鳩仍厭惡它的目光。比喻外表變化,兇惡的本性不改,仍遭厭惡。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鷹化為鳩,至于識者猶憎其眼?!?/td> |
言猶在耳 | 話音還在耳邊回響。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
猶解倒懸 | 解:解救;倒懸:人被倒掛,比喻處境困難。比喻把人從危難中解救出來。 | 《孟子·公孫丑上》:“當(dāng)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td> |
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 學(xué)習(xí)好像追趕什么,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xué)習(xí)勤奮,進(jìn)取心強(qiáng)。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 《論語·秦伯》:“子日:‘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td> |
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 | 鳩:斑鳩;憎:憎恨。鷹變化為斑鳩,其他的斑鳩仍厭惡它的目光。比喻外表變化,兇惡的本性不改,仍遭厭惡。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鷹化為鳩,至于識者猶憎其眼。” |
風(fēng)韻猶存 | 風(fēng):風(fēng)度、風(fēng)采;韻:神情、韻致:猶:還;依然;存:保留著。風(fēng)采依然還存在。形容中年婦女仍然保留著優(yōu)美的風(fēng)姿。 | 清 王韜《淞隱漫錄》:“ 其母雖屬徐娘,豐韻猶饒,老蚌固宜出此明珠?!?/td> |
敬姜猶績 | 《國語·魯語下》載,春秋時文伯歜已為魯相,其母敬姜猶紡績不輟,歜問之,敬姜曰:“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yè),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后遂以“敬姜猶績”為富貴而不忘根本的典實。 | 《國語·魯語下》載,春秋時文伯歜已為魯相,其母敬姜猶紡績不輟,歜問之,敬姜曰:“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yè),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
兵猶火也,不戢自焚 | 戢:停;焚:燒。戰(zhàn)爭就像玩火,不在適當(dāng)?shù)那闆r下停止就會燒死自己。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
猶有童心 | 還有兒童的心態(tài)。指年齡雖然大了,仍有像兒童一樣單純的心態(tài)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td> |
依希猶記 | 依希:模糊。模模糊糊還記得。 | 宋·蘇軾《題靈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猶記妙高臺?!?/td> |
狐疑猶豫 | 狐疑:狐貍多疑,因指猶疑不決;猶豫:遲疑不定。遲疑不決。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狐疑猶豫,后必有悔?!?/td> |
博弈猶賢 | 后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語出《論語 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td> |
玉漏猶滴 | 指夜還未過去。玉漏:計時的漏壺。 | |
迥不猶人 | 指卓然超絕,不同于人。 | 清 梁章鋸《浪跡叢談 二十四橋》:“玉生曾受業(yè)于方茶山先生,故其詩筆迥不猶人?!?/td> |
猶豫未決 |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不能做出決斷。 | 《舊唐書·裴寂傳》:“高祖將先定京師,議者恐通為后患,猶豫未決。” |
猶魚得水 | 猶:如同。如同魚得到水。比喻得到投合自己心意的人或環(huán)境。 | 晉·常璩《華陽國志·劉先主志》:“與亮情好日密,自以為猶魚得水也?!?/td> |
雖死猶榮 | 人雖然死了,但死得光榮。 | |
視人猶芥 | 芥:小草。把別人看得像小草一樣微不足道。形容高傲自大,瞧不起別人。 | 晉·葛洪《抱樸子·刺驕》:“器滿意得,視人猶芥?!?/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