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登的成語

有關(guān)登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登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不登大雅之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td>
粉墨登場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清勤堂隨筆》:“粉墨登場,所費不貲。致滋喧雜之煩,殊乏恬適之趣?!?/td>
捷足先登登:方言“得來”的合音。腳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優(yōu)先達到目的。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td>
登峰造極登:上;峰:山頂;造;達到;極:最高點。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xué)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壞事猖狂到了極點。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xué)》:“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td>
從善如登指為善如登山那樣不易,比喻學(xué)好很難。《國語 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表f昭注:“如登,喻難;如崩,喻易?!?/td>
步步登高一步一步地向高處登。比喻不斷上升。也形容官運亨通;連續(xù)得到提升。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他只會從空放下,不會步步登高。”
登壇拜將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唐 楊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貞觀八年詔特進代國公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登壇拜將,授鉞行師。”
登木求魚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td>
登堂入室堂:古代宮室的前廳;室:古代宮里的后屋。登上廳堂;再進入內(nèi)室。比喻學(xué)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宋 吳坰《五總志》:“如徐師川、余荀龍、洪玉父昆弟、歐陽元老,皆黃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td>
著屐登山屐:木頭鞋。穿著木頭鞋登山。形容歷盡艱辛。《宋書·謝靈運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
登山驀嶺驀:超越。形容長途跋涉,路途辛苦。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親將頭領(lǐng)差,登山驀嶺踐塵埃?!?/td>
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td>
不登大雅大雅:高貴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見“不登大雅之堂”。
登高去梯攀登到高處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無退路。《孫子 九地》:“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td>
行遠(yuǎn)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自;從;邇:近;卑:低下。走遠(yuǎn)路必須要從近處開始,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td>
年谷不登年谷:一牛收獲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禮記·曲禮下》:“歲兇,年谷不登?!?/td>
紅不棱登令人生厭的紅色。
不能登大雅之堂形容不夠文雅。
高不可登登:升,上。高得不能到達。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漢·陳淋《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子之守,縈帶為垣,高不可登。”
登高必自卑,行遠(yuǎn)必自邇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yuǎn)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td>
學(xué)如登山學(xué)習(xí)象登山一樣。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三國 魏 徐干《中論 上 治學(xué)》:“夫聽黃鐘聲,然后知缶之細(xì),視袞龍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學(xué)之困。故學(xué)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td>
登高能賦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yuǎn),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詩經(jīng)·鄘風(fēng)·定之方中》:“終然允臧?!泵鄠鳎骸吧吣苜x……可以為大夫。”
登山踄嶺踄:同“步”,蹈,走。形容長途跋涉,路途辛苦。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8回:“我那頑徒,俱是山野庸才,只會挑包背馬,轉(zhuǎn)澗尋波,帶領(lǐng)貧僧登山踄嶺?!?/td>
平步登天比喻一下子就達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滯色已開,只在三日內(nèi)自有奇遇,平步登天?!?/td>
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事不上門。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鎮(zhèn)雷鋒塔》:“白娘子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去做什么?’”
登臺拜將指任命將帥或委以重任。同“登壇拜將”。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這瀝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將之榮。”
花不棱登形容顏色雜而亂。
五谷豐登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麥、菽(豆)泛指糧食作物;豐登:豐收上場打曬。形容農(nóng)業(yè)豐收年景。《六韜 龍韜 立將》:“是故風(fēng)雨時節(jié),五谷豐熟,社稷安寧?!?/td>
平地登云見“平地青云”。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進祿之榮?!?/td>
羽化登仙羽化:成仙。指修行的人成道時騎鶴升天而去。指去世。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td>
登山小魯比喻學(xué)問既高便能融會貫通,眼光遠(yuǎn)大。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td>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比喻學(xué)好很難,學(xué)壞極容易。《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是崩?!?/td>
五子登科用作結(jié)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宋史 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一谷不登見“一谷不升”。《管子·揆度》:“一谷不登,減一谷,谷之法什倍?!?/td>
登山涉水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兩個商量了,徑望滄州路上來。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過府沖州?!?/td>
涉水登山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嶺。形容旅途艱辛或行程連綿不斷。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一折:“假饒他升天攝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趕將去活喇喇牽轉(zhuǎn)白牛。”
咸五登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引此文,顏師古注:“咸,皆也,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焙笠蛞浴跋涛宓侨敝^帝德廣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薄稘h書·司馬相如傳下》引此文,顏師古注:“咸,皆也,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登山越嶺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艱辛。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一百回:“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jīng),亦甚賴其力也?!?/td>
難如登天形容難辦的事。
一步登天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清 李綠園《歧路燈》:“萬望口角春風(fēng),我就一步登天,點了買辦差,就過好日子?!?/td>
登山陟嶺陟:蹈、踏。即翻山越嶺。形容旅途艱辛勞累。
登高一呼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fā)出倡議。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還容易些。”
反行兩登行:做,行事;登:通“得”,取得,獲得。從反面著手行事收到正反兩面的效果。戰(zhàn)國·衛(wèi)·商鞅《商君書·徠民》:“此其損敵也,與戰(zhàn)勝同實;而秦得之以為粟,此反行兩登之計也?!?/td>
造極登峰登峰造極。喻達到極點。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登峰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td>
一登龍門龍門:傳說鯉魚躍過龍門就變成龍。指一時間飛黃騰達。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fēng)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td>
滿滿登登極豐富的,富裕的,裝得很多的。古華《芙蓉鎮(zhèn)》第三章:“學(xué)校、禮堂、招待所都住得滿滿登登的?!?/td>
登高望遠(yuǎn)登上高處,看得更遠(yuǎn)。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yuǎn)大。《荀子 勸學(xué)》:“我嘗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秴问洗呵?順說》:“順風(fēng)而呼,聲不加疾也,際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如登春臺春臺:美好的旅游、觀光的地方,比喻極好的生活環(huán)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老子》第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td>
年登花甲花甲:用干支紀(jì)年,指六十歲。年紀(jì)已到六十歲。
攬轡登車攬轡:掌握馬韁繩。指巡行各地監(jiān)察吏治。唐·陳子昂《上軍國利害事三條·出使》:“先自京師,而訪豺狼,然后攬轡登車,以清天下?!?/td>
登山逾嶺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艱辛。明·郭勛《英烈傳》第42回:“且說陳友定從廁中跳墻而逃,恐大路上或有軍馬追趕,也向東南角上登山逾嶺,徑尋鶴鳴山一路行走?!?/td>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忽然得到榮耀,從而身價倍增。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td>
入閣登壇猶命相拜將。謂榮任高官顯爵。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4回:“列公,你只看他這點遭際,我覺得比入閣登壇金閨紫誥還勝幾分?!?/td>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從水火中拉出來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難中的人們。章炳麟《致南京參議會論建都書》:“國維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則其幸耳?!?/td>
步月登云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遠(yuǎn)大。明·謝讜《四喜記·赴試秋闈》:“我勸你休帶憐香借玉心,頓忘步月登云志?!?/td>明·謝讜《四喜記·赴試秋闈》:“我勸你休帶憐香借玉心,頓忘步月登云志?!?/td>
袍笏登場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場演戲。比喻上任作官;丑行開始(把官場比作戲臺)。清 趙翼《數(shù)月內(nèi)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袍笏登場也等閑,若他動色到柴關(guān)。”
傀儡登場傀儡:木偶戲中的木頭人。比喻受人操縱的人上臺執(zhí)政。毛澤東《目前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策略問題》:“親日派大資產(chǎn)階級早日徹底投降日本,準(zhǔn)備傀儡登場?!?/td>
登高必賦登高:登上高處,指身臨其境。賦:盛行于漢魏六朝時期的一種文體,此借指創(chuàng)造。登上高處,看到無限美好的景色,觸景生情,一定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詩賦,以言其志。后多用來表示人有擔(dān)任國家要職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賦”。《韓詩外傳》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貢、顏淵從。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小子愿者何?’”
白魚登舟為殷亡周興之兆。同“白魚入舟”。《漢書 終軍傳》:“蓋六鶂退飛,逆也;白魚登舟,順也。”顏師古注引臣瓚曰:“謂武王伐殷而魚入王舟,象征而必獲,故曰順也?!?/td>
登鋒陷陣沖鋒陷陣。形容作戰(zhàn)英勇。晉 葛洪《抱樸子 雜應(yīng)》:“帝以試左右,數(shù)十人常為先,登鋒陷陣,皆終身不傷也?!?/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