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老實巴交 | 形容人規(guī)規(guī)矩矩,謹(jǐn)慎膽小的樣子。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個一個心慈面善,全是老實巴交的。” |
翹尾巴 | 翹:向上昂起。比喻驕傲或自鳴得意。 | 毛澤東《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不要翹尾巴?!?/td> |
下里巴人 | 下里:鄉(xiāng)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戰(zhàn)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 | 戰(zhàn)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 |
尾巴難藏 | 指不能藏住自己的尾巴。 | |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黃連:中藥,味苦。啞巴吃了黃連,嘴里說不出來。比喻有苦難言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章:“寡婦孤兒,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td> |
可憐巴巴 | 非常令人可憐的樣子。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要再借,剩下這可憐巴巴的五畝地,也得戴上籠頭啦!” |
巴巴劫劫 | 指心情急切的樣子。 | 元 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著主公,破破碌碌踐紅塵。” |
鄉(xiāng)巴佬 | 笨拙、遲鈍又粗俗質(zhì)樸的鄉(xiāng)下人。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2章:“我還沒有能變成一個純粹的城里人,但也不完全是一個鄉(xiāng)巴佬了?!?/td> |
巴三攬四 | 形容說話東拉西扯。 |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攬四。” |
啞巴虧 | 吃了虧不便說或不愿說。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4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巴虧了?!?/td> |
一個巴掌拍不響 | 比喻事情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td> |
雞爛嘴巴硬 | 比喻自知理虧,還要強辯。 | |
結(jié)結(jié)巴巴 | 說話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 老舍《駱駝祥子》十三:“結(jié)結(jié)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說了一遍,雖然費力,可是說的不算不完全。” |
干巴利脆 | 見“干巴利落”。 | |
巴結(jié)高枝 | 高枝:比喻權(quán)貴。向權(quán)貴獻媚取寵。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話我奴才親戚混巴高枝兒,我今日可算認定了干娘咧?!?/td> |
巴蛇吞象 | 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td> |
狐貍尾巴 | 傳說狐貍能變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變。比喻壞人的本來面目或迷惑、欺騙人的罪證 |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法云寺》:“孫巖娶妻三年,不脫衣而臥。巖私怪之,伺其睡,陰解其衣,有毛長三尺似野狐尾。巖懼而出之。妻臨去,將刀截巖發(fā)而走。鄰人逐之,變成一狐,追之不得。 |
留尾巴 | 比喻事情沒有干完,還有問題。 | |
巴山度嶺 | 指爬山越嶺。 | 《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只見解珍、解寶便道:‘我兄弟兩個,原是獵戶出身,巴山度嶺得慣?!?/td> |
前不巴村,后不著店 | 巴:靠近。著:挨著。前面沒有村子,后面沒有旅店。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廝!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卻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也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貪行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來到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td> |
巴巴結(jié)結(jié) | ①勉強,湊合。②勤懇;辛勞。③形容說話不流利。 | ①《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光陰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結(jié)結(jié)將近一年。”②《古今小說任 孝子烈性為神》:“任珪天明起來,辭了父親入城去了。每日巴巴結(jié)結(jié),早出晚回?!?/td> |
巴前算后 | 思前想后,反復(fù)考慮。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勞生憂憂,巴前算后,每懷不足之心,空白了頭,沒用處,不如隨緣度日的好?!?/td> |
東野巴人 | 古代楚國民間通俗歌曲,又稱《下里巴人》。 | 漢·陳琳《答東阿王箋》:“夫聽《白雪》之音,觀《綠水》之節(jié),然后《東野巴人》,蚩鄙益著?!眳窝訚ⅲ骸皷|野,下里之音。”宋玉以問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td> |
巴高望上 | 指與社會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結(jié)交或聯(lián)姻。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別說是鴛鴦,憑他是誰,那一個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頭的?” |
吃啞巴虧 |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只好自認吃虧。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四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巴虧了。 |
烏焦巴弓 | 烏:黑色;焦:火力過猛,使東西燒成炭樣。原是《百家姓》中的四個姓氏。比喻燒得墨黑。 | 蔡東藩《民國演義》第五回:“良弼正要進門,猛聽得一聲怪響,不禁卻顧,可巧彈落腳旁,把左足轟得烏焦巴弓,呼痛未終,已是暈倒?!?/td> |
巴三覽四 | 比喻說話拉扯,沒有中心。 |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覽四?!?/td> |
巴頭探腦 | 形容伸著頭偷看。 | 《鷓鴣天·乘公共交通車》:“乘客紛紛一字排,巴頭探腦費疑猜,東南西北車多少,不靠咱們這站臺?!?/td> |
巴山夜雨 | 指客居異地又逢夜雨纏綿的孤寂情景。 |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說巴山夜雨時?!?/td> |
妄口巴舌 | 比喻胡言亂語。有時也指造謠污蔑。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還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這樣惡誓么?” |
繃巴吊拷 | 強行脫去衣服,捆綁并吊起來拷打。同“繃扒吊拷”。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四回:“好女婿呀!這早晚還不起來謝親,又不到師父處報喜,還在這里賣解兒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個繃巴吊拷的女婿呀!” |
老實巴腳 | 謹(jǐn)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樣子。 | 馮德英《山菊花》上部第十章:“暗喜他們這軟硬妙劑,對付這個老實巴腳的鄉(xiāng)下女人,算是對上癥了?!?/td> |
巴山蜀水 | 巴、蜀指四川一帶。四川一帶的山山水水。 | |
巴人下里 |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古為楚地。下里,鄉(xiāng)里。②泛指粗俗的。 | 南朝 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故玉微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 |
急急巴巴 | 形容急忙,緊急。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關(guān)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td> |
巴山越嶺 | 巴:攀援。攀山過嶺。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 元 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虬。” |
巴巴急急 | 指勉強,湊合。同“巴巴結(jié)結(jié)”。 | 《古今小說 沉小官一鳥害七命》:“父子三人,正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巴巴急急,食不敷。” |
下里巴音 | 下里:鄉(xiāng)里;巴:古國名,在今川東一帶。原指戰(zhàn)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 | |
巴高枝兒 | 比喻高攀。 |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話我奴才親戚混巴高枝兒,我今日可算認定了干娘咧!”。 |
正兒巴經(jīng) | 亦作“正兒八經(jīng)”。亦作“正二八擺”。①正經(jīng)的;嚴(yán)肅認真的。②真正的;確實的。 | |
耗子尾巴 | 耗子尾巴沒有肉。比喻沒有多大好處,不值得重視。 | |
老鼠尾巴 | 比喻條件很差,力量很小。 | 陳立德《前驅(qū)》:“卻被她一把揪住了腦后的那條花白的細辮子,像抓住了一條就想逃走的老鼠尾巴?!?/td> |
一眨巴眼 | 方言。一眨眼。 |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別的日子一樣,一眨巴眼兒就過去了。” |
干巴利落 | 干脆;爽快。 | |
愣眼巴睜 | 愣:呆,失神。由于吃驚而眼發(fā)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