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切樹倒根 | 比喻徹底。 | |
一刀切 | 比喻用劃一的辦法處理情況或性質(zhì)不同的事物。 | 劉心武《鐘鼓樓》第一章:“世界上的事,沒有一刀切的時候,沒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滿的時候?!?/td> |
切膚之痛 | 切膚:切身。指與自身關(guān)系密切。比喻親自感覺的痛苦。 | 明 王守仁《傳習(xí)錄》中卷:“獨(dú)其切膚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輒復(fù)云云爾。” |
咬牙切齒 |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fā)狠到極點(diǎn)的神情。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td> |
不顧一切 | 顧:顧惜,眷顧。什么都不顧。 | 葉圣陶《孤獨(dú)》:“既然見到一點(diǎn)兒光,便不得不不顧一切地逃開?!?/td> |
恨之切骨 |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形容痛恨到極點(diǎn)。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屢遭虜騎蹂躪,莫不義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動,十萬之眾不難指日集合?!?/td> |
目空一切 | 空:什么也沒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驕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但他恃著自己學(xué)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nèi)?!?/td> |
報仇心切 | 急于要報仇雪恨。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6卷:“躊躇千百萬遍,終是報仇心切,只得寧耐,看個居止下落,再作區(qū)處?!?/td> |
不切實(shí)際 | 不符合實(shí)際。 | 丁寅生《孔子演義》第98回:“若是徒有虛名,不切實(shí)際,那就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了!” |
寒蟬凄切 | 寒蟬: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fā)出凄慘而低沉的聲音。文藝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diào)。 | 晉·陸云《陸清河集·寒蟬賦》:“于是貧居之士,喟爾相與而俱嘆曰:‘寒蟬哀鳴,其聲也悲;四時去暮,臨河徘徊?!?/td> |
深切著白 | 見“深切著明”。 | |
切切私議 | 切:通“竊”;切切:暗中,私下。指私下小聲說話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4回:“替子富另燒一口,為此對躺在煙榻上,切切私議。” |
切身體會 | 指自身遇到的經(jīng)驗。 | 浩然《艷陽天》第63章:“團(tuán)支書這幾句話,是她這一程子的切身體會。” |
切齒腐心 | 切齒:咬緊牙齒;腐心:形容心中極恨。形容憤恨到極點(diǎn)。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td> |
直言切諫 | 同“直言極諫”。 | 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 |
望聞問切 | 中醫(y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 《古今醫(yī)統(tǒng)》:“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yī)之綱領(lǐng)?!?/td> |
砍瓜切菜 | 形容操刀利落爽快。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石秀從樓上跳將下來,手舉鋼刀,殺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殺翻十?dāng)?shù)個?!?/td> |
切合實(shí)際 | 指想法或做事合乎實(shí)際情況。 | 毛澤東《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做一切工作,必須切合實(shí)際?!?/td> |
切切私語 | 指私下小聲說話。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td> |
饑寒交切 | 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 宋·王讜《唐語林》第一卷:“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
倚閭望切 | 閭:古代里巷的門??吭诶锵锏拈T口向遠(yuǎn)處殷切地望著。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閭而望”、“倚門而望”、“倚門倚閭”、“倚門之望”、“倚門而望”、“倚閭之思”。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八回:“親老多病,倚閭望切,屢屢寄信前來叫卑職回去?!?/td> |
睥睨一切 | 形容非常高傲,看不起任何人。 |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惟性氣高傲,不欲下人,才具素長,睥睨一切,當(dāng)世名公巨卿,鮮有入其目者?!?/td> |
切理會心 | 猶切理厭心。 | 宋·葉適《太學(xué)博士主君墓志銘》:“江淮士人零落,既聞君講說,切理會心,坐席皆滿?!?/td> |
切齒痛心 | 切齒:咬緊牙齒;痛心:形容心中極恨。形容憤恨到極點(diǎn)。 | 《戰(zhàn)國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齒腐心也?!薄妒酚?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td> |
攘袂切齒 | 攘袂:捋起衣袖;切齒:咬緊牙齒。形容十分憤怒或激動的樣子。 | 宋·秦觀《進(jìn)策·邊防》:“吏士攘袂切齒,皆欲犁其庭而掃其閭?!?/td> |
低低切切 | 形容聲音低微細(xì)小。 | 清·林覺民《與妻書》:“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td> |
切齒痛恨 | 牙齒互相摩擦。形容憤恨到了極點(diǎn)。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彼此俱有切齒之恨?!?/td> |
情凄意切 | 謂心境十分悲傷。 | 明·康海《王蘭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驚,你這里情凄意切?!?/td> |
切切細(xì)語 | 切:通“竊”;切切:暗中,私下。低聲交談。 | 唐·韓愈《順宗實(shí)錄·永貞元年》:“雖判兩使事,未嘗以簿書為意,日引其黨屏人切切細(xì)語?!?/td> |
瞋目切齒 | 瞋目:發(fā)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 《史記·張儀列傳》:“是故天下之游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
切切在心 | 切切:形容情意懇切真摯。牢牢地記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 明 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爺知覺,施惻隱之心,釋放我等,又賜諸弟兄財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報恩無地?!?/td> |
深切著白 | 深刻而顯明。同“深切著明”。 | 宋 司馬光《與薛子立秀才書》:“觀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舉而行之,則足下雖未得位,而澤固施于民矣。” |
誼切苔岑 | 切:親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 晉·郭璞《贈溫嶠》詩:“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異苔同岑?!?/td> |
一切眾生 | 佛教指人類和一切生物。 | 《大智度論》第27卷:“如佛所說,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等,一切眾生中佛最第一?!?/td> |
深切著明 | 深刻而顯明。 | |
不惜一切 | 為了達(dá)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費(fèi)的代價。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張彪就像撲滅荒火一樣,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分斗運(yùn)動?!?/td> |
親親切切 | 形容人態(tài)度親愛和善。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0回:“煬帝拉李夫人同坐了玉輦,親親切切,又說了許多體己話?!?/td> |
深切著明 | 深刻而顯明。 | 《史記 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怒目切齒 | 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憤恨之極的樣子。切齒:咬緊牙齒。 | 晉 劉伶《酒德頌》:“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td> |
切切于心 | 切切:情意懇切的樣子。牢牢地記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一折:“自從父母亡過,那鄭彩鸞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見面?!?/td> |
切合時宜 | 十分符合當(dāng)時的需要或潮流 | |
嗔目切齒 | 嗔目:發(fā)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段祺瑞馬廠誓師》:“復(fù)辟之貽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國家也如此。內(nèi)之不特非清室自動,而孀妃耆博,且不勝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勸進(jìn),而比戶編氓,各不相謀,而嗔目切齒?!?/td> |
切切此布 | 舊時布告末尾的套語。 | 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希望全體人民,一律安居樂業(yè),切勿輕信謠言,自相驚擾。切切此布?!?/td>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切、磋、琢、磨是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成器物。比喻學(xué)習(xí)和研究問題時互相討論,取長補(bǔ)短。 |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td> |
令人切齒 | 令:使;切齒:牙齒相磨切,表示極其憤恨。使人非常憤恨。 | 《三國志 魏志 王肅傳》:“著《史記》非貶孝武,令人切齒?!?/td> |
洞察一切 | 洞察:看得很清楚。對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對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準(zhǔn)確的判斷力。 | 羅廣斌《紅巖》第五章:“濃黑的眉梢下,又是那雙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還是那無比堅定、聲震屋宇的語音。” |
切切實(shí)實(shí) | 踏踏實(shí)實(shí),確實(shí)具體。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七回:“你來倒是切切實(shí)實(shí)的做兩首罷!” |
傲睨一切 | 睨:斜視。斜著眼看一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視一切。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2回:“他當(dāng)紅的時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沒有一個在他眼里的?!?/td> |
壓倒一切 | 精神氣度高高在上,把一切都比下去了。 |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詩古文,或好講考據(jù),或好談理學(xué),囂囂然自以為壓倒一切矣?!?/td> |
切中要害 | 指批評恰到事物的緊要處。 | 林語堂《看見碧姬芭杜的頭發(fā)談小品文》:“亦可于偶語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td> |
如切如磋 | 比喻互相商討砥礪。 |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td> |
悲喜交切 | 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 晉·賈善翔《天上玉女記》:“遂披帷相見,悲喜交切。” |
浮生切響 | 指古漢語中的平仄聲。 | |
箴規(guī)磨切 | 箴規(guī):規(guī)諫,勸戒;切:切磋。互相批評,互相幫助。 | 唐·韓愈《答馮宿書》:“朋友道缺絕久,無有相箴規(guī)磨切之道。” |
切理厭心 | 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滿意足。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顯附者,辭直義暢,切理厭心者也?!?/td> |
切磋琢磨 | 切:指加工骨頭;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石;磨:指加工石頭。原指對玉石、象牙等的細(xì)加工;現(xiàn)指討論問題;取長補(bǔ)短。 | 漢 王充《論衡 量知篇》:“人之學(xué)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td> |
饑凍交切 | 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 宋·洪邁《夷堅丙志·魚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饑凍交切,然竟不死?!?/td> |
切齒拊心 | 咬牙捶胸。極端痛恨貌。 | 《戰(zhàn)國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jìn)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td> |
確切不移 | 形容真實(shí)可靠,不容懷疑。 | |
切要關(guān)頭 | 關(guān)頭:關(guān)口。比喻有關(guān)事情成敗的關(guān)鍵或時機(jī)。 | 清·林則徐《錢票無甚關(guān)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睹此切要利害關(guān)頭,竊恐筑室通謀,一縱即不可復(fù)挽,不揣冒昧,謹(jǐn)再瀝忱附片密陳?!?/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