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td>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dòng)而忘了應(yīng)有的態(tài)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dòng)。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yīng)有的態(tài)度或行為。 | 明 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夫人傾身陪奉,忘其所以?!?/td> |
背義忘恩 | 指背棄道義,忘卻恩德。同“背恩忘義”。 |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義忘恩,更待干罷?!?/td> |
數(shù)典忘祖 | 數(shù):數(shù)說;典:史冊(cè)。數(shù)說著典籍;卻忘記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現(xiàn)在比喻對(duì)于本國歷史的無知。 | 《左傳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后乎!數(shù)典而忘其祖?!?/td> |
得意忘形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態(tài)。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yīng)持的態(tài)度。 |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dāng)其得意,忽忘形骸?!?/td> |
理不忘亂 | 國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時(shí)候,不能忘記混亂的日子。 | 宋·王禹偁《進(jìn)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亂,糜不有初,鮮克有終,古圣賢之深旨也?!?/td> |
心手相忘 | 極言得心應(yīng)手。 | 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子瞻機(jī)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獨(dú)立千載?!?/td> |
忘其所以 | 指因過分興奮或得意而忘了應(yīng)有的舉止。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一來看見大郎殷勤,道是敬他人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td> |
鷗鳥忘機(jī) | 機(jī):機(jī)心。指人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 唐 陸龜蒙《酬襲美夏首病愈見招》詩:“除卻伴淡秋水外,野鷗何處更忘機(jī)。” |
遺物忘形 | 泯滅物我界限,謂舍棄外在形式,精神進(jìn)入忘我境界。 | 宋·秦觀《心說》:“目無外視,耳無外聽,遺物忘形,在我而已?!?/td> |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貧賤之交:貧困時(shí)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麩。富貴時(shí)不要忘記貧賤時(shí)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 《南齊書·劉悛傳》:“后悛從駕登蔣山,上數(shù)嘆曰:‘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顧謂悛曰:‘此況卿也。’” |
舍生忘死 | 不把個(gè)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棄。 | 元 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說與俺能爭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將。” |
見利忘義 |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cái)自私。 | 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dāng)孝文時(shí),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
念念不忘 |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時(shí)刻思念;永不忘記。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其言于忠信篤敬,念念不忘。” |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貧賤之知:貧困時(shí)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麩。富貴時(shí)不要忘記貧賤時(shí)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宋弘傳》:“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td> |
鷗鷺忘機(jī) | 機(jī):機(jī)心。指人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td> |
廢寢忘食 |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xué)習(xí)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
忘恩負(fù)義 | 忘記別人對(duì)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duì)不起別人的事。恩:恩惠;負(fù):違背;義:情義。 | 元 楊文奎《兒女團(tuán)圓》:“他怎生忘恩負(fù)義?你雪堆兒里扶起他來那?!?/td> |
流連忘反 | 留戀不舍,忘記返回。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5回:“人君之宴樂有常,未聞流連忘反?!?/td> |
日昃忘食 | 太陽已偏西還顧不上吃飯。形容專心致志,勤勉不懈。 | 《晉書·張軌傳》:“未能雪天人之大恥,解眾庶之倒懸,日昃忘食,枕戈待旦。” |
流連忘返 | 流連:留戀;舍不得離開。返:回;歸。指沉迷于游樂而忘歸。后常形容對(duì)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戀。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返謂之流,從流上而忘返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茺,樂酒無厭謂之亡?!?/td> |
永志不忘 | 永遠(yuǎn)記住,不遺忘。 | 冰心《〈兒童文學(xué)選〉序言》:“捻軍的失敗,也引起人民無盡的悲憤,他們對(duì)起義的英雄們是永志不忘的。” |
遺形忘性 | 見“遺形藏志”。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樸還淳皆至理,遺形忘性盡真銓?!?/td> |
半面不忘 | 半面:見過面。見過面就不遺忘。形容記憶力極強(qiáng)。 | 《北齊書 楊愔傳》:“其聰記強(qiáng)識(shí),半面不忘?!?/td> |
忘象得意 | 忘記物象,得到真諦。 | 南朝·齊·劉邙《答竟陵王子良書》:“微文接粗,漸說或允;忘象得意,頓義為長。” |
戀新忘舊 | 戀慕新的,忘卻舊的;對(duì)愛情不專一。 | 《群音類選·八聲甘州·閨情》:“從他別后,杳無半紙音書,多應(yīng)他戀新往舊,撇得我一日三餐如醉癡。” |
憂國忘家 | 因憂慮國事而不考慮自己的家事。 | 《后漢書·來歙傳》:“中郎將來歙,攻戰(zhàn)連年,平定羌、隴,憂國忘家,忠孝彰著。” |
流溺忘反 | 猶言流連忘反。 | 《宋書·傅亮傳》:“流溺忘反,而以身輕于物也?!?/td> |
留連忘返 | 指喜歡一個(gè)地方或環(huán)境或伴隨情況而延緩啟程,舍不得離去。 | 《南史·劉紆傳》:“每游山澤,輒留連忘返?!?/td> |
憂國忘私 | 憂:憂慮。憂慮國事,忘記了私事。 | 《古文苑·楚相孫叔敖碑》:“其憂國忘私,乘馬三年,不別牝牡?!?/td> |
貴人多忘事 | 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記。原指地位高的人對(duì)人傲慢;不念舊交。后用以嘲諷人健忘。 | 五代 王定?!短妻?卷二》:“倘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與君并肩內(nèi)閣,側(cè)眼相視,公始悔而謝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樂而忘歸 | 樂:喜悅。非常快樂,竟忘記返回。形容非常留戀。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本紀(jì)》:“西巡狩,樂而忘歸?!?/td> |
忘年交 | 即不拘年歲行輩產(chǎn)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 《南史 何遜傳》:“遜字仲言,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南鄉(xiāng)范云見其對(duì)策,大相稱賞,因結(jié)忘年交。” |
流蕩忘反 | 流蕩:流浪;反:同“返”,回家。指長期在外面飄泊而不知返回。 | 宋·王禹偁《答張知白書》:“后人流蕩忘反,蓋其得也,薦宗廟,插管弦?!?/td> |
每飯不忘 | 指時(shí)刻不忘。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曰:‘吾居代時(shí),吾尚食監(jiān)高袪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 |
寵辱皆忘 | 受寵或受辱都毫不計(jì)較。常指一種通達(dá)的超絕塵世的態(tài)度。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
不忘故舊 | 故舊:舊交、舊友。不忘記老朋友。 | 元·馬致遠(yuǎn)《陳摶高臥》第四折:“多謝大王不忘故舊?!?/td> |
萱草忘憂 | 傳說食萱草能令人忘憂,指想法解憂。 |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焉得諼(同‘萱’)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td> |
得意忘象 | 謂只取其精神而無視其形式。 | 唐·梁肅《止觀統(tǒng)例議》:“非夫聰明深達(dá),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
日旰忘餐 | 形容工作勤勞,忘了時(shí)間,忘了吃飯。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儒林傳上 尹敏》:“與班彪親善,每相遇,輒日旰忘食,夜分不寢?!?/td> |
遂迷忘反 | 見“遂迷不寤”。 | 《南齊書·顧憲之傳》:“竊尋民之多偽,實(shí)由宋季軍旅繁興,役賦殷重,不堪勤劇,倚巧祈優(yōu),積習(xí)生常,遂迷忘反?!?/td> |
貴人善忘 | 用來嘲諷人善忘。 | 蔡?hào)|藩《民國通俗演義》第64回:“就是大帥前日,也曾推舉項(xiàng)城,難道是貴人善忘嗎?” |
忘形之契 | 不拘身分、形跡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 舊題宋 尤袤《全唐詩話 韋丹》:“丹與東林靈澈上人為忘形之契,丹嘗為《思?xì)w》絕句以寄澈?!?/td> |
相忘江湖 | 指魚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間無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記,各不關(guān)心。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td> |
日旰忘食 | 天色已晚仍顧不上吃飯。形容專心致志,勤勉不懈。 | 《后漢書·儒林傳上·尹敏》:“與班彪親善,每相遇,輒日旰忘食,夜分不寢?!?/td> |
太上忘情 |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為情感所動(dòng)。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
過目不忘 | 看過一遍就不會(huì)忘記;形容記憶力強(qiáng);也形容給人的印象深刻。 | 《晉書 苻融載記》:“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shí)人擬之王粲。” |
忘年之契 | 即不拘年歲行輩產(chǎn)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 唐 顏真卿《孫逖文集序》:“十五時(shí),相國齊公崔日用試《土火爐賦》,公雅思遒麗,援翰立成,齊公駭之,約忘年之契?!?/td> |
忘年之好 | 忘記年齡的交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產(chǎn)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 | 南朝 宋 顏延之《吊張茂度書》:“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td> |
流宕忘反 | 流宕:流浪,飄泊;反:同“返”,回家。指長期在外面飄泊而不知返回。 | 晉·杜預(yù)《春秋左氏傳序》:“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時(shí)也?!?/td> |
公而忘私 | 為了公事而不考慮自己的私利。 | 漢 賈誼《治安策》:“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td> |
棄瑕忘過 | 謂不追究缺點(diǎn)和過錯(cuò)。 | 《南史·虞寄傳》:“且圣朝棄瑕忘過,寬厚待人,改過自新,咸加敘擢?!?/td> |
國爾忘家 | 爾:助詞。為了國家而不顧家庭。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td> |
破死忘生 | 不顧性命危險(xiǎn);不顧一切。 | 《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張?zhí)玗今日在舅太太屋里聽得姑爺果然中了,便如飛的從西過道兒里直奔到這里來,破死忘生的大著膽子上去,要當(dāng)面叩謝魁星的保佑?!?/td> |
樂而忘返 | 返:回還??鞓返猛嘶厝?。形容沉迷于某種場(chǎng)合;舍不得離開。 | 《晉書 符堅(jiān)載記上》:“堅(jiān)嘗如鄴,狩于西山,旬余,樂而忘返。” |
治不忘亂 | 國家大治的時(shí)候不要忘記可能發(fā)生動(dòng)亂。 | 《易經(jīng)·系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td> |
久久不忘 | 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 | 陶鑄《松樹的風(fēng)格》:“雖是坐在車子上,一棵棵松樹一晃而過,但它們那種不畏風(fēng)霜的姿態(tài),卻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td> |
得魚忘筌 |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 莊周《莊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從流忘反 | 謂習(xí)從流俗而不可扭轉(zhuǎn)。 | 《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一記得了,久而久之,不論尊卑長幼,遠(yuǎn)近親疏,一股腦子,把稱謂擱起來,都叫別號(hào),尤其怪。照這樣從流忘反,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后,只怕就會(huì)有‘甲齋父親’‘乙亭兒子’的通稱了?!?/td> |
得兔忘蹄 | 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罝。語出《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td> | 語出《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