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干凈利落 | 形容沒有多余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zhǔn)確。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損人不利己 |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td>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貪圖眼前利益。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td>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夸誑,內(nèi)抱貪濁,惟利是圖?!?/td> |
出師不利 |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zhàn)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 浩然《艷陽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師不利,一個好人都沒有遇上?!?/td> |
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過有利。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8章:“從咱們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 |
利欲熏心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襲。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 宋 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td> |
去害興利 | 去:除掉;興:興辦。去掉有害的興辦有利的。 | 唐·韓愈《國子助教河?xùn)|薛君墓志銘》:“后佐河陽軍,任事去害興利?!?/td> |
計功謀利 | 計較功名,謀求私利。 | 明·鐘士懋《送鄭先生之昌國訓(xùn)導(dǎo)序》:“以其計功謀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誼明道之責(zé),譬猶建樛屈之木,而為測景之表?!?/td> |
名利雙收 | 既得名聲,又獲利益。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4回:“但愿吾兄從此一帆風(fēng)順,升官發(fā)財,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發(fā),真是名利雙收,再好沒有?!?/td> |
利害得失 | 好處和壞處,得益和損失。 |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豪杰傳》第四回:“我雖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學(xué)問太淺,不能夠把那利害得失,詳詳密密說將出來,感動大眾,所以稽延至今,甚為憾事?!?/td> |
惟利是圖 | 一心為利,別的什么都不顧。 |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由于夸誑,內(nèi)抱貪濁,惟利是圖?!?/td> |
坐收漁利 | 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從中得到好處。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瓋烧卟豢舷嗌幔瑵O者得而并禽之?!?/td>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瘍烧卟豢舷嗌?,漁者得而并禽之 |
無往不利 | 所到之處;沒有不順利的。指處處行得通。 | 唐 李虛中《命書》:“官高祿厚,無往不利?!?/td> |
因勢利導(dǎo) | 因:循;順著;勢:趨勢;利導(dǎo):引導(dǎo)。順著事物的發(fā)展趨勢加以引導(dǎo)推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td> |
見利忘義 |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 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dāng)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td> |
利齒能牙 | 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 元 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這妮子使著呵,早妝聾做啞。潑賤才,堪人罵,再休來利齒能牙?!?/td> |
爭權(quán)奪利 | 追求名譽、地位和私利。 | 鄒韜奮《消弭內(nèi)戰(zhàn)的唯一途徑》:“任何為私人私黨爭權(quán)奪利的內(nèi)戰(zhàn)都必然地要為全國民眾所唾棄。” |
天時地利人和 | 指作戰(zhàn)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huán)境和人心的向背。 | 《孟子 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 月戰(zhàn)》:“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td> |
曉以利害 | 曉: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關(guān)系給人講清楚。 | 《北齊書 薛修義傳》:“遂輕詣壘下,曉以利害?!?/td> |
利災(zāi)樂禍 | 見到別人遭受災(zāi)禍反而高興。 | 宋·文天祥《吊五木》詩序:“張?zhí)彳姼舭?,不發(fā)一矢,有利災(zāi)樂禍之心。” |
有利有弊 | 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 陸文夫《被女性化的蘇州人》:“世間事總是有長有短,有利有弊?!?/td> |
有利可圖 | 圖:謀取。有利益可謀求。 |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圖,可否即允照辦?!?/td> |
自利利他 | 自利:以利己為主的修養(yǎng);利他:以利他人為目的的行為。佛教自稱修身的最終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 《佛遺教經(jīng)·眾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td> |
流年不利 | 流年:舊時算命的人逐年推算一個人運氣的好壞;叫“流年”;這里指某一個年頭、時間。時運不好。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沒福消受,以致如此?!?/td> |
地利人和 | 地利:地理條件優(yōu)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齊。地理環(huán)境和人事關(guān)系方面的條件都很有利。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td> |
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 |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三回:“俟關(guān)中平定,據(jù)險養(yǎng)威,看他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也不為遲呢?” |
利喙贍辭 | 謂口齒伶俐,辭令優(yōu)美。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牘·王知古》:“睹其利喙贍辭,不覺前席?!?/td>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zhǔn)備工作非常重要。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td> |
大吉大利 | 非常吉祥、順利。舊時用于占卜和祝福。 | 巴金《家》:“老太爺因為覺群在堂屋里說了不吉利的話,便寫了‘童言無忌,大吉大利’的紅紙條,拿出來貼在門柱上。” |
利傍倚刀 | 倚:靠著?!袄钡钠允堑蹲郑庵缸非笏嚼q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貪利常得禍。 | 《古詩源·古詩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利傍有倚刀,貪人還自賊。” |
攘權(quán)奪利 | 猶言爭權(quán)奪利。 | 白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坐是搶攘月余,勢成坐困,老師匱財,攘權(quán)奪利,凡種種不良之現(xiàn)象,皆緣是以生?!?/td> |
薄利多銷 | 單個產(chǎn)品或商品贏利少,靠售出數(shù)量很大賺錢。 | 毛澤東《論十大關(guān)系》:“采取薄利多銷、穩(wěn)定物價或適當(dāng)降價的政策,在向缺糧區(qū)農(nóng)民供應(yīng)糧食方面,一般略有補貼。” |
見利思義 | 見到有利可圖的事就想到道義。形容人無貪欲;廉潔自守。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
寸利必得 |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 毛澤東《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蔣介石對于人民是寸權(quán)必奪,寸利必得?!?/td> |
秣馬利兵 | 秣:喂;利:鋒利。磨好兵器,喂飽戰(zhàn)馬。形容準(zhǔn)備戰(zhàn)斗。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td> |
爭權(quán)攘利 | 見“爭權(quán)奪利”。 | 李大釗《大哀篇》:“鉆營運動、爭權(quán)攘利之不暇,奚暇計及民生哉?” |
同利相死 | 謂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 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xùn)》:“同利相死,同情相成?!?/td> |
爭名奪利 | 爭奪名位和利益。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
功名利祿 | 名利地位。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祿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們便想到要和流寇茍合,鋌而走險?!?/td> |
唯利是從 | 從:追逐。一心求利,別的什么都不顧。 | 北魏·魏收《孝靜帝伐元神和等詔》:“狡猾反覆,唯利是從,玷辱流輩,莫斯為甚?!?/td> |
開利除害 | 猶言興利除弊。 | 漢·賈誼《新書·立后義》:“而所以有天下者,以為天下開利除害,以義繼之也?!?/td> |
修舊利廢 | 把破舊的修補好,把廢物利用起來。指厲行節(jié)約。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廢《詩》、《書》,作《春秋》,則學(xué)者至今則之?!?/td> |
有一利必有一弊 | 在這一方面有好處,在另一方面就會有壞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guān)于中國的二三件事》:“但是,真如先哲之謂‘有一利必有一弊’罷,同時也開始了火災(zāi)?!?/td> |
干巴利脆 | 見“干巴利落”。 | |
成敗利鈍 | 利:鋒利;順利;鈍:不鋒利;不順利。指事業(yè)的成功或失敗;順利或挫折。泛指處事的各種情況和結(jié)果。也作“成敗得失”。 |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利不虧義 | 有利在前,能夠不虧損正義。 | 《禮記·儒行》:“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義?!?/td> |
辯口利舌 | 指能言善辯,伶牙利嘴。 | 漢 王充《論衡 物勢》:“亦或辯口利舌,辭喻橫出為勝?!?/td> |
進(jìn)利除害 | 猶言興利除害。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難勢》:“夫欲追速致遠(yuǎn),不知任王良;欲進(jìn)利除害,不知任賢能,此則不知類之患也。” |
惟利是求 | 見“惟利是圖”。 | 《通典·食貨五》:“工部尚書蘇孝慈等以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錢物出舉興生,惟利是求,煩擾百姓?!?/td>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 絲毫不為個人利益著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 毛澤東《紀(jì)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xiàn)在他對工作的極端負(fù)責(zé)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td> |
賣國求利 | 見“賣國求榮”。 |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朱溫三事》:“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于梁,當(dāng)不擢用。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里。” |
廢物利用 | 廢物:無用的東西。讓沒有用的東西發(fā)揮它的作用。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淺識者或當(dāng)譽為廢物利用,而其實乃洪水之禍源,可嘆。” |
唯利是求 | 見“唯利是視”。 | 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源頻叨諸府戎禁,豫班通徹,而托姻結(jié),唯利是求,玷辱流輩,莫斯為甚。” |
有百害而無一利 | 百害:泛指許多壞處。有許多壞處,沒有一點好處。 | |
避害就利 | 就:接近、走向。躲開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條件。 | 《吳子·圖國第一》:“謀者,所以避害就利?!?/td> |
漁人得利 | 趁著雙方爭持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二》:“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td> |
從中漁利 | 漁:勞取。漁利:乘機謀取不正當(dāng)?shù)臋?quán)益。人當(dāng)中撈取好處。 | 清·許奉恩《里乘》第四卷:“說其改醮,已則從中漁利,藉以餬口?!?/td> |
遺名去利 | 謂丟棄名位和利益。 | 唐·盧肇《宜州新興寺碑銘》:“但學(xué)者不能窒欲攘貪,遺名去利?!?/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