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蕕的成語(yǔ)
成語(yǔ) | 解釋 | 出處 |
---|---|---|
熏蕕不同器 | 熏蕕: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 | 三國(guó) 魏 王肅《孔子家語(yǔ) 致思》:“回聞熏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guó)而治,以其異類也?!?/td> |
薰蕕不同器 |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個(gè)器物里。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 | 三國(guó) 魏 王肅《孔子家語(yǔ) 致思》:“回聞薰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guó)而治,以其異類也?!?/td> |
一薰一蕕 | 薰:香草。蕕:臭草。香臭夾雜,往往只聞其臭不聞其香。故用來(lái)比喻一善一惡之中,善易消而惡難除。有兩個(gè)意思:(1)比喻善易消惡易存,或善不能止惡,惡能消善。 (2)一香一臭,善惡分明。 | 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左傳》 僖公四年: 一薰一蕕, 十年尚猶有臭。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
薰蕕同器 | 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個(gè)容器內(nèi)。比喻好人與壞人共處。薰:香草;蕕:臭草。 | 三國(guó) 魏 王肅《孔子家語(yǔ) 致思》:“回聞薰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guó)而治,以其異類也。” |
一熏一蕕 | 熏:香草;蕕:臭草。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一熏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
熏蕕同器 | 熏:香草;蕕:臭草。香草與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內(nèi)。比喻好人與壞人共處。 | 三國(guó) 魏 王肅《孔子家語(yǔ) 致思》:“回聞熏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guó)而治,以其異類也?!?/td> |
薰蕕無(wú)辨 |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類;辨:明察。分不清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惡好壞不分,是非混淆。 | 唐·陸贄《又論進(jìn)瓜果人擬官狀》:“薰蕕無(wú)辨,涇渭不分,二紀(jì)于茲,莫之能整?!?/td> |
薰蕕錯(cuò)雜 |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類;錯(cuò):雜錯(cuò)。把香草和臭草夾雜在一起。比喻善惡好壞混雜不分。 | 五代·王定?!短妻浴返谝痪恚骸坝袷环?,薰蕕錯(cuò)雜?!?/td> |
薰蕕異器 | 薰蕕:香草和臭草。香草和臭草不能收藏在同一個(gè)器皿里。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 |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shū)》:“凡作史者,美惡必宜別卷,所以類族辨物,使薰蕕異器,閱者一覽可知?!?/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