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yǔ) |
解釋 |
出處 |
古今一揆 | 揆:尺度,準(zhǔn)則。指某事物從古到今沒有改變,情況相同。 | 三國(guó)·魏·吳質(zhì)《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古今一揆,先后不貿(mào)?!?/td> |
揆時(shí)度勢(shì) | 審度時(shí)勢(shì)。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陳侍御奏折》:“林則徐不能揆時(shí)度勢(shì),妥善辦理,致夷人激而用兵?!?/td> |
揆情審勢(shì) | 估量情況審察形勢(shì)。 | 清·陳熾《<盛世危言>敘》:“我惡西人,我思古道,禮失求野,擇善而從,以漸復(fù)虞、夏、商、周之盛軌,揆情審勢(shì),旦暮之間耳?!?/td> |
揆理度勢(shì) | 衡量道理,揣度情勢(shì)。 | 清·林則徐《復(fù)奏曾望顏條陳封關(guān)禁海事宜折》:“與概斷各國(guó)貿(mào)易,揆理度勢(shì),迥不相同?!?/td> |
揆文奮武 | 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yǔ)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wèi)?!笨讉鳎骸稗?,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td> | 語(yǔ)出《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wèi)?!笨讉鳎骸稗瘢纫?。度王者文教而行之?!?/td> |
揆情度理 | 揆、度:揣測(cè)、估計(jì);情、理:人的常情和事理。依據(jù)情理來(lái)推測(cè)、估計(jì)。也作“揆情度事”。 | 宋 彭龜年《止堂集 祭陳克齋先生文》:“揆情度事,如鑒之明;泛酬曲應(yīng),如衡之平?!?/td> |
揆理度情 | 揆:揣測(cè);理:事理;度:估計(jì),猜度;情:常情。從情理上揣度。 | 明 劉若愚《酌中志 遼左棄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td> |
稽古揆今 | 指考古衡今。 |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五:“望稽古揆今,復(fù)君之位,以安天下?!?/td> |
不可揆度 | 揆:音‘葵’度:音‘奪’揆度:估量,揣測(cè)。指無(wú)法推測(cè)。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xùn)》:“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