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嘆老嗟卑 | 感嘆年已老大而猶未顯達。 | 宋·陸游《歲莫》詩:“小筑幽棲與拙宜,讀書寫字伴兒嬉,已無嘆老嗟卑意,卻喜分冬守歲時?!?/td> |
咄嗟立辦 | 咄嗟:一呼一諾之間,形容時間短。比喻馬上就辦到。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石崇為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
樂嗟苦咄 | 高興時招喚,不高興時責罵。形容對人態(tài)度惡劣。 | 《鹖冠子·博選》:“憑幾據(jù)杖指麾而使則廝役者至,樂嗟苦咄則徒隸之人至矣?!?/td> |
扼腕興嗟 | 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嘆。用手握腕,長聲嘆息。形容情緒激動發(fā)出嘆息的神態(tài)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興嗟,愁眉百結(jié)了?!?/td> |
嗟悔無及 | 嘆息和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 《尚書·盤庚上》:“汝悔身何及?!?/td> |
咄嗟便辦 | 咄嗟:一呼一諾之間,形容時間短。比喻馬上就辦到。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石崇為客作豆粥,咄嗟便辦?!?/td> |
嗟悔亡及 | 嗟:感嘆,嘆息;亡及:來不及。后悔也來不及。 | 東漢·班固《漢書·晁錯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矣?!?/td> |
嗟來之食 | 嗟:不禮貌的招呼聲。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td> |
咄嗟叱咤 | 咄嗟、叱咤:發(fā)怒時大聲呵叱、吆喝。形容發(fā)怒時大聲喊叫的聲音。 | 宋·蘇轍《三國論》:“昔者項籍有百戰(zhàn)百勝之威而執(zhí)諸侯之柄,咄嗟叱咤奮其暴怒?!?/td> |
瞻望咨嗟 | 咨嗟:贊嘆。左顧右看,不停地贊美。形容感觸頗深。 |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td> |
仰屋興嗟 | 仰望屋頂長嘆。指毫無辦法,一籌莫展。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一面就近再等下一科的會試,免了一番長途跋涉,不必再為籌措旅費,仰屋興嗟。” |
咄嗟之間 | 一呼一諾之間,表示時間極短。 | 梁啟超《管子傳》第六章:“夫以區(qū)區(qū)五千萬人之日本,而咄嗟之間,可以出能戰(zhàn)之兵數(shù)十萬。” |
撫髀興嗟 | 髀:股部,大腿;嗟:嗟嘆。撫摩大腿,發(fā)出長長的嘆息。指久處安逸而無所作為發(fā)出的慨嘆。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96回:“急得宗祥撫髀興嗟,非常侘傺。” |
叱嗟風云 | 同“叱咤風云”。 | 宋·陸游《鍾離真人贊》:“五季之亂,方酣于兵。叱嗟風云,卓乎人英?!?/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