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池魚之殃 | 比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 | 《剪燈新話 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yù)池魚之殃。” |
禍國殃民 | 禍、殃:帶來災(zāi)難;使受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 章炳麟《正學(xué)報(bào)緣起 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bào)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td> |
殃國禍家 | 殃:造禍為害。使國家家庭受到禍害。 | 南朝·梁·蕭衍《凈業(yè)賦》:“前輪折軸,后車覆軌,殃國禍家,亡身絕祀?!?/td> |
先下手為強(qiáng),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別人行動(dòng),可以取得優(yōu)勢,遲于別人就會(huì)遭遇禍殃。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qiáng),后下手遭殃?!?/td> |
飛殃走禍 | 同“飛來橫禍”。 | |
橫殃飛禍 | 橫: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無故的災(zāi)禍。 | 晉·葛洪《抱樸子·遐覽》:“其經(jīng)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惡鬼、溫疫氣、橫殃飛禍?!?/td> |
殃及池魚 | 比喻無緣無故地遭受禍害。 | 戰(zhàn)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谑墙叱囟笾瑹o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td> |
病病殃殃 | 形容病了很久,身體虛弱委靡不振的樣子。 | 馮德英《山菊花》下部第四章:“為個(gè)窮放蠶的閨女,病病殃殃的,也沒給你生個(gè)一兒半女,值得這么用心,花這么大的費(fèi)用?” |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hù)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 北齊 杜弼《為東魏檄蜀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城門魚殃 | 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明·李東陽《尹公墓志銘》:“城門魚殃,昆崗玉碎?!?/td> |
積惡余殃 | 多行不善,則會(huì)遭受惡報(bào)。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 | 《易經(jīng) 坤卦 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蹦铣?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積善余慶,積惡余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惡之業(yè),不得不受?!豹?/td> |
誤國殃民 | 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 明·楊繼盛《請誅賊臣疏》:“臣觀大學(xué)士嚴(yán)嵩,盜權(quán)竊柄,誤國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賊乎?!?/td> |
東觀之殃 | 孔子任魯司寇時(shí),殺少正卯于東觀之下。后用以指殺身之禍。 | 漢·桓寬《鹽鐵論·訟賢》:“未睹功業(yè)所至,而見東觀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壽終。” |
惹禍招殃 | 給自己引來麻煩。同“惹禍招災(zāi)”。 | 元 無名氏《藍(lán)采和》第三折:“數(shù)遍到此,曾諫李王,李王不聽,只恐怕惹禍招殃?!?/td> |
池魚遭殃 | 比喻因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 清·孫雨林《皖江血》上卷:“黨禍起中江,正士寒心,連袂長往,俺事外人也池魚遭殃?!?/td> |
自取其殃 | 自己招來禍?zhǔn)隆?/td> | 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計(jì)》第一折:“也終防別生事故,休遲緩自取其殃?!?/td> |
蠹國殃民 |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 《明史 方從哲傳》:“代營榷稅,蠹國殃民?!?/td> |
辱國殃民 | 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國殄民”。 | 《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bào)冤》:“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趙愚丞相,罷黜道學(xué)諸臣,輕開邊釁,辱國殃民?!?/td> |
病國殃民 | 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明·桑紹良《獨(dú)樂園》楔子:“只因誤用了王安石,創(chuàng)立新法,招呼黨類,病國殃民,天下騷然。”亦作“禍國殃民”。郭沫若《不讀書好求甚解》:“你們的動(dòng)機(jī)不怕就出于利國福民,然而你們的結(jié)果必弄到病國殃民?!?/td> |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為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為相,妒賢妒能,病國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