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徘徊觀望 | 徘徊:來回地行走。形容應(yīng)該決斷時猶豫的樣子。 | 孫中山《第二次討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勢已窮蹙,而猶徘徊觀望,不肯自歸于失敗?!?/td> |
望塵莫及 | 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yuǎn)遠(yuǎn)落在后面。塵:塵土;莫:不;及:趕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fù)拜東海相,之官,道經(jīng)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td> |
望風(fēng)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biāo)。也比喻毫無根據(jù)地盲目尋求。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fēng)撲影么?’” |
犀牛望月 | 比喻見到的不全面。 | 《關(guān)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td> |
想望豐采 | 見“想望風(fēng)采”。 | 《明史·馮琦傳》:“數(shù)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td> |
大失所望 |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td> |
望而生畏 | 看著就害怕。生畏:害怕。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眾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為大家所敬仰。 | 宋·蔡襄《答趙內(nèi)翰書》:“足下語論,眾所瞻望?!?/td> |
望塵靡及 | 見“望塵莫及”。 | 清·黃宗羲《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如廝隸之于貴官,負(fù)弩前驅(qū)望塵靡及耳。” |
望子成龍 |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xué)業(yè)和事業(yè)上有成就。 |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龍,一會想送他上英國,一會又想送他上美國。” |
施恩望報 | 施:給予;報:報答。給予人恩惠,期望得到報答。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可都是那個甚么施恩望報,不望報的這個脾氣鬧的!” |
望洋興嘆 | 原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F(xiàn)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樣子;興:產(chǎn)生;發(fā)出。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詩歌五》:“千古吟人,望洋興嘆?!?/td> |
望梅止渴 |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孔渎勚诮猿鏊?,乘此得及前源?!?/td> |
望門投止 |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況急迫,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 張儉》:“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
昂首望天 | 昂首:抬起頭。仰著頭看天。形容態(tài)度十分傲慢;眼光向上;不深入基層或做事脫離實際;也作“昂首天外”。 | 清 歸莊《王大癡像贊》:“昂其首,睅其目,舉觴而望青天者,是為王大癡?!?/td> |
喜出望外 |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 | 宋 蘇軾《與李之儀》:“契闊八年,豈謂復(fù)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shù),喜出望外?!?/td> |
門閭之望 | 指父母對子女的想望。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
可望而不可及 |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dá)到我耳里來了!” |
望而卻步 | 看到困難或危險就往后退縮。形容遇到強敵或困難時就退縮不前。卻步:向后退卻。 | 明 徐光啟《復(fù)周無逸學(xué)憲》:“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td> |
大喜過望 | 望:希望。結(jié)果超過了原來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興(過:超過;望:期望?。?。 | 東漢 班固《漢書 英布傳》:“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張御食飲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
想望風(fēng)采 | 想望:仰慕。風(fēng)采:風(fēng)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見。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fēng)采?!?/td> |
一望無際 | 一眼看不到邊(際:邊)。形容極其遼闊。 | 宋 秦觀《蝶戀花》:“舟泊潯陽城下住,杳靄昏鴉,點點云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濃一望空無際?!?/td> |
大旱望云 |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樣。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首丘之望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鄉(xiāng)或歸葬故土之情。 | 宋·蘇軾《惠州謝表》:“衰疾交攻,無復(fù)首丘之望。” |
德高望重 | 道德好;聲望大。多形容老年人為人好;有名望。 | 宋 司馬光《辭人對小殿札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td> |
一望無垠 | 遼遠(yuǎn)廣闊,看不到邊際。 | 馮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輪火紅的太陽升起來,普照著一望無垠的原野?!?/td> |
眾望所歸 | 眾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歸:集中)。形容群眾中威望很高。 | 宋 陸游《賀禮部曾侍郎啟》:“所養(yǎng)既厚,萬鈞亦何足言;眾望所歸,九遷猶以為緩?!?/td> |
望子成名 | 望:盼望,希望。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有名聲有地位的人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卻說安老爺?shù)搅斯右娺@日,分明曉得兒子已就取在前十名,大可放心了;無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還加幾倍?!?/td> |
東張西望 | 這里那里地到處看。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此時經(jīng)常走向前樓,在簾內(nèi)東張西望?!?/td> |
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樣晶瑩。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
枯苗望雨 | 形容殷切盼望。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寡君望蹇先生之臨,如枯苗望雨?!?/td> |
一望而知 | 一看就明白。 | 清 李綠園《歧路燈》:“又說了一回話,大約言語甜俗,意味粗淺,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
望塵不及 | 見“望塵莫及”。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趙咨傳》:“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td> |
望帝啼鵑 | 相傳戰(zhàn)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后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后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 | 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
望風(fēng)捕影 | 比喻說話做事以不可靠的傳聞或跡象為依據(jù)。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10回:“怎幺能夠身臨其境,將水寨內(nèi)探訪明白,方好行事;似這等望風(fēng)捕影,實在難以預(yù)料?!?/td> |
眾望攸歸 | 眾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 | 《晉書 解系閻鼎等傳論》:“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td> |
悲觀失望 | 對世事懷有喪失信心消極的看法。 | 毛澤東《團結(jié)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我們決不悲觀失望,我們是樂觀的?!?/td> |
望塵而拜 | 指迎候有權(quán)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tài)。 | 《晉書 潘岳傳》:“岳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td> |
望岫息心 | 見“望峰息心”。 | 《南史·何點傳》:“豫章王嶷命駕造點,點從后門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聞之,曰:‘豫章王尚,吾當(dāng)望岫息心。’” |
權(quán)重望崇 | 權(quán)力大而威望高。 |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quán)重望崇,莫我若也?!?/td> |
才望高雅 | 形容人富有才學(xué),享有很高的聲望,不同流俗。 | 《舊唐書 陸象先傳》:“陸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
望聞問切 | 中醫(y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 《古今醫(yī)統(tǒng)》:“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yī)之綱領(lǐng)。” |
望眼將穿 | 見“望眼欲穿”。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將穿,既蒙壯士厚恩完聚,得早還家為幸?!?/td> |
毋望之禍 | 指平白無故受到的災(zāi)禍或損害。同“無妄之禍”。 | 《史記 春申君傳》:“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td> |
望杏瞻榆 | 杏:杏花。指按時令勸勉耕種。 | 《隋書·音樂志下》:“瞻榆束來,望杏開田?!?/td> |
德深望重 | 德:品德;深:高;望:聲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稱頌?zāi)觊L與名位高的人。 | 南朝·宋·宋明帝《下廬江王瑋詔》:“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統(tǒng);朕初平暴亂,豈敢當(dāng)壁!” |
觀望不前 |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難確定時,懷著猶豫不定的心情,觀察事物的發(fā)展,暫不前進(jìn)。 | 《史記·信陵君列傳》:“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td> |
望梅消渴 | 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 宋·趙長卿《好事近》詞:“猶勝望梅消渴,對文君眉蹙?!?/td> |
大失人望 | 指在群眾中嚴(yán)重喪失威望,威信掃地。 | 《史記·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td> |
騎鶴望揚州 | 比喻欲集做官、發(fā)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 元·張宇《和李子微村居》:“更求名與利,騎鶴望揚州。” |
道高望重 | 猶言德高望重。 | 鄭觀應(yīng)《與青城山人書》:“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張大同,聯(lián)合世界異同之民族,組織全球統(tǒng)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綱,必以道德為本?!?/td> |
止渴望梅 | 見“止渴思梅”。 | 清·孫雨林《皖江血·拒敵》:“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誠吾黨大不幸了!” |
深孚眾望 | 孚:為人所信服。在群眾中很有威望。 | 清·劉坤一《提臣應(yīng)行陛見暫請展緩折》:“該提督老于戎事,忠愛性成……深孚眾望,其樸城忠厚,早在圣明洞鑒之中?!?/td> |
倚閭望切 | 閭:古代里巷的門??吭诶锵锏拈T口向遠(yuǎn)處殷切地望著。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閭而望”、“倚門而望”、“倚門倚閭”、“倚門之望”、“倚門而望”、“倚閭之思”。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八回:“親老多病,倚閭望切,屢屢寄信前來叫卑職回去?!?/td> |
大眼望小眼 |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辦好。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眾人大眼望小眼,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td> |
云霓之望 | 比喻迫切地盼望。 | |
出人望外 | 猶出人意表。 | 宋·葉適《高夫人墓志銘》:“每族里計較家事,極為退懦卑約,示若無有,人或頗忽易,逮其一旦張豐大,出人望外數(shù)等,人皆驚不意,以為何術(shù)能然,直以為勉強然爾;至其久無不然?!?/td> |
遷延觀望 | 謂心情猶豫而行動遲延。 | |
東向而望,不見西墻 | 比喻主觀片面,顧此失彼。 | 《呂氏春秋 去尤》:“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xiāng)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