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甕中之鱉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甕:大壇子;鱉:甲魚。 | 明 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td> |
炰鱉膾鯉 | 珍美的饌食。 | |
援鱉失龜 | 比喻得不償失。 | 《淮南子·說山訓(xùn)》:“殺戎馬而求狐貍,援兩鱉而失靈龜,斷右臂而爭(zhēng)一毛,折莫邪而爭(zhēng)錐刀,用智如此,豈足高乎?” |
鼉鳴鱉應(yīng) | 鼉:揚(yáng)子鱷。比喻聲氣相通互相感應(yīng)。 | 《舊唐書·李密傳》:“豹變鵲起,今也其時(shí),鼉鳴鱉應(yīng),見機(jī)而作?!?/td> |
黿鳴鱉應(yīng) | 比喻互相感應(yīng),一倡一和。 | 《后漢書·張衡傳》:“高祖踞洗,以對(duì)酈生,當(dāng)此之會(huì),乃黿鳴而鱉應(yīng)也,故能同心戮力?!?/td> |
鰲鳴鱉應(yīng) | 比喻聲氣相通,互相感應(yīng)。 | |
跛鱉千里 |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jiān)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 先秦 荀況《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鱉千里?!?/td> |
將蝦釣鱉 | 喻占人便宜。 | 宋·王君玉《雜纂續(xù)》:“寄槽養(yǎng)馬,將蝦釣鱉?!?/td> |
甕中捉鱉 | 從大壇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duì)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 元 康進(jìn)之《李逵負(fù)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叫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td> |
證龜成鱉 | 將烏龜說成甲魚。比喻蓄意歪曲,顛倒是非。 | 宋蘇軾《東坡志林 賈氏五不可》:“晉武帝欲為太子娶婦。衛(wèi)瓘曰:‘賈氏有五不可:青、黑、短、妒而無子?!篂槿撼妓u(yù)娶之,竟以亡晉?!嫡Z曰‘證龜成鱉’,此未足怪也。以此觀之、當(dāng)云‘證龜成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