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余欲再至靖江,作將伯之呼。” |
將伯之助 | 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 《詩經(jīng)·小雅·正月》:“載輸爾載,將伯助予?!?/td> |
河伯為患 | 指歪門邪惡的風氣。 | |
不分伯仲 | 分不出第一第二。 | |
伯道無兒 | 伯道:鄧伯道。舊時對他人無子的嘆息。 | 唐 韓愈《游西林寺題蕭二兄郎中舊堂》:“中郎有女能傳業(yè),伯道無兒可保家?!?/td> |
伯仲叔季 |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 |
伯仁由我而死 | 伯仁:晉代周颙的字。指對別人的死亡負有某種責任。 | 《晉書·周颙傳》:“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td> |
相驚伯有 | 伯有:春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瘎t皆走,不知所往?!?/td> |
伯勞飛燕 |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 《玉臺新詠 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td> |
風魔九伯 | 風:通“瘋”;風魔:瘋癲。瘋狂癡癲。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五卷:“休怪!我曾見風魔九伯,不曾見這般個神狗乾郎在?!?/td> |
伯仲之間 | 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不相上下。 |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td> |
季友伯兄 | 比喻交情深,義氣重。 | 唐·宋之問《餞湖州薛司馬》詩:“交深季作友,義重伯為兄。” |
伯玉知非 |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wèi)國人;非:不對。比喻知道以前不對。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td> |
冤如巷伯 | 巷伯:周幽王時寺人(宦官),遭讒被刑。像巷伯一樣冤屈。指不白之冤。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信如卞和,冤如巷伯,才如史遷,達如子政?!?/td> |
伯歌季舞 |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間親密無間。 | 漢 焦贛《易林 否之損》:“秋風牽手,相提笑語。伯歌季舞,燕樂以喜?!?/td> |
伯樂相馬 |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fā)現(xiàn)、推薦、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人。 |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帶上多年寫下的社會科學論文和空前的決心去接受伯樂相馬的考驗了。” |
稱王稱伯 | 王:君王;伯:通“霸”,霸主。比喻憑借勢力,飛揚跋扈,獨斷專行,狂妄自大。 | 清·吳喬《答萬季崊詩問》:“今人拘于宋人之說詩,而不問唐人違合,莫不稱王稱伯,狐魅后學,使尊奉己學?!?/td> |
伯塤仲篪 |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 《詩經(jīng) 小雅 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td> |
龍伯釣鰲 | 龍伯:傳說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yè)。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一釣而連六鰲?!?/td> |
伯慮愁眠 | 伯慮:國名;愁:憂愁。伯慮國民憂慮睡眠。指過慮。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7回:“海外都說:‘杞人憂天,伯慮愁眠?!?/td> |
伯樂一顧 | 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 《戰(zhàn)國策 燕策二》載:戰(zhàn)國時,蘇代說淳于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一顧之,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環(huán)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
五侯九伯 |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td> |
行比伯夷 | 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長子。品行可與伯夷相比擬。形容品德高潔。 | 戰(zhàn)國·楚·屈原《九章·桔頌》:“年歲雖小,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td> |
一時伯仲 | 謂兩人水準才能難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 清·吳蘭馨《絳蘅秋·秋社》:“看這怡蕉客所作諸詩,可的是一時伯仲呢!” |
伯俞泣杖 |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毛義捧檄,為親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