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朝饔夕飧 | 指才疏力薄,除吃飯外別無所能。 | 明 李東陽《后東山草堂賦》:“吾儕細(xì)人,朝饔夕飧,觀山而不窮其巔,望海而不極其源?!?/td> |
狼飧虎咽 | 亦作“狼餐虎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人自來吃酒,主人安排些雞、豚、牛、羊肉來做下酒。須臾之間,狼饗虎咽,算來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傾盡了六七壇的酒?!?/td> |
觥飯不及壺飧 | 豐盛的酒肴沒有準(zhǔn)備好,不如一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饑餓。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 《國語·越語下》:“觥飯不及壺飧。今歲晚矣,子將奈何?” |
風(fēng)飧水宿 | 飧:晚餐;宿:住宿,過夜。風(fēng)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路由揚(yáng)州過了長江,進(jìn)了潤州,風(fēng)飧水宿,夜住曉行,來到平江?!?/td> |
風(fēng)飧露宿 | 飧:晚餐;露:露水,露天;宿:住宿,過夜。風(fēng)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宋·陸游《壯士吟》:“風(fēng)飧露宿寧非苦,且試平時鐵石心。” |
饔飧不給 |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轉(zhuǎn)大冶主簿,故苗地,長吏多不樂往,代行令事,多方撫恤,盡卻例金,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饋白粲者?!庇謪⒁姟镑逾覆伙枴?、“饔飧不繼”。 | 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轉(zhuǎn)大冶主簿,故苗地,長吏多不樂往,代行令事,多方撫恤,盡卻例金,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饋白粲者?!?/td> |
饔飧不繼 | 饔:早飯;飧:晚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形容生活十分窮困。 | 清 朱用純《治家格言》:“雖饔飧不繼,猶有余歡?!?/td> |
饔飧不飽 | 饔:早飯。飧:晚飯。終天吃不飽。形容生活十分貧困。《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飧不飽,沒閑錢去養(yǎng)馬騾?!币嘧鳌镑逾覆焕^”、“饔飧不給”。 |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飧不飽,沒閑錢去養(yǎng)馬騾?!?/td> |
握發(fā)吐飧 | 見“握發(fā)吐哺”。 | |
饔飧不濟(jì) | 同“饔飧不繼”。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一回:“今既饔飧不濟(jì),我這里有白銀十兩,暫且拿去使用?!?/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