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56回:“若能眾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導(dǎo)小兒,卻是受益匪淺!”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guī);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jù)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 《周易 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
匪夷匪惠 |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時(shí)魯國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備這兩位賢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駕馭的人。 | 《舊唐書·司空圖傳》:“匪夷匪惠,難居公正之明;載省載思,當(dāng)徇棲衡之志,可放還山?!?/td> |
匪石匪席 | 不是石,不是席。意為石可轉(zhuǎn)而心不可轉(zhuǎn),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堅(jiān)定,永不變心。 | 《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td> |
匪朝伊夕 |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極言時(shí)間之短。 | 《周書·文帝紀(jì)上》:“今若召悅授以內(nèi)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td> |
匪伊朝夕 | 不止一個(gè)早晨一個(gè)晚上。指是子不少。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我有志,匪伊朝夕?!?/td> |
匪匪翼翼 | 匪匪:馬行走不停的樣子;翼翼:有次序的樣子。形容車馬行走時(shí)陣容整齊、威武。 | 《詩經(jīng)·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薄对娊?jīng)·小雅·采芑》:“四騏翼翼。”《禮記·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td> |
蹇蹇匪躬 | 蹇,通“謇”。指為君國而忠直諫諍。亦作“蹇諤匪躬”。 | 《易 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td> |
匪石之心 | 比喻堅(jiān)貞不渝 | 《詩經(jīng) 邶風(fēng)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 |
蹇諤匪躬 | 見“蹇蹇匪躬”。 |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張九齡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誠,元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見帝無不極言得失?!?/td> |
夙夜匪解 | 見“夙夜匪懈”。 | 《詩經(jīng)·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td> |
夙夜匪懈 | 日夜勤勞;不怠惰。夙夜:早晚;匪:不;懈:松懈;懈怠。 | 晉 司馬彪《續(xù)漢書》:“熹為衛(wèi)尉,盡心事上,夙夜匪懈?!?/td> |
蹇之匪躬 | 見“蹇蹇匪躬”。 | 清·錢謙益《匪齋記》:“《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勖子乎?” |
匪躬之操 | 躬:自身;匪躬: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jié)操。 | 《晉書·劉隗傳》:“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寵,匪躬之操,猶存舊史,有志無時(shí),懷恨黃泉。” |
匪異人任 | 異人:別人;任:承擔(dān)。表示責(zé)任不能推諉,要自己負(fù)責(zé)。 | 孫中山《救國之急務(wù)》:“吾四萬萬同胞乎!諸君固民國之主人也,喚起天下,驅(qū)除此丑類者,匪異人任?!?/td> |
匪躬之節(jié) | 躬:自身;匪躬: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節(jié):節(jié)操。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jié)操。 | 《晉書·李胤傳》:“詔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節(jié),使領(lǐng)司隸校尉?!?/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