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耳目喉舌 | 喉舌:代言人。比喻作為搜集、了解情況和宣傳政策的工具。 | 田流《我上的第一堂黨的新聞?wù)n》:“報(bào)紙是黨的耳目喉舌,是黨聯(lián)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紐帶?!?/td> |
轉(zhuǎn)喉觸諱 | 謂一說話或一寫文章就觸犯忌諱。 | 唐·韓愈《送窮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zhuǎn)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td> |
撫背扼喉 | 撫:按著;扼:掐著。比喻扼據(jù)要沖,制敵死命。 | 唐·盧照鄰《窮魚賦》:“拖鰭挫鬎,撫背扼喉?!?/td> |
嘴大喉嚨小 | 吃得進(jìn)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 |
口燥喉干 | 燥:干。形容非常干渴。 | 老舍《趙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發(fā)空,才打道進(jìn)城回公寓。” |
如鯁在喉 | 魚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里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 漢·許慎《說文解字》:“鯁,食骨留咽中也?!倍斡癫米ⅲ骸绊f曰:‘骨所以鯁,刺人也?!已阅娑缡彻窃诤?,故云骨鯁之臣?!稘h書》以下皆作骨鯁,字從魚,謂留咽者魚骨較多也?!?/td> |
撓喉捩嗓 | 指違腔走調(diào),不合聲律。 | 明江廷訥《廣陵月》第二出:“欲度新聲休走樣,忌的是撓喉捩嗓?!?/td> |
喉清韻雅 | 韻:風(fēng)度。歌喉清亮,韻度幽雅。形容歌唱藝術(shù)高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簫來,命佩鳳吹簫,文藝唱曲,喉清韻雅,甚令人心動(dòng)神移?!?/td> |
扼喉撫背 | 撫: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敵方的要害,使其喪失反抗的能力。 | 隋·盧思道《為北齊檄陳文》:“巨艦高艫,順流東指江都、壽春之域;扼喉撫背之兵,飛龍赤馬,絕水南越。” |
抵背扼喉 | 抵:按??;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 唐太宗李世民《賜詔》:“抵背扼喉,塞其歸路?!?/td> |
氣噎喉堵 | 喉嚨被堵噎了。形容喘不過氣。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此時(shí)黛玉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厲害?!?/td> |
骨鯁在喉 | 鯁:魚骨。魚骨等小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里有話;不說出來就非常難受。 | 清 袁枚《與金匱令書》:“仆明知成事不說,既往不咎,而無如聞不慊心事,如骨鯁在喉,必吐之而后快?!?/td> |
咽喉要地 | 一種軍事地理形勢。指軍事上像咽喉一樣十分要害的地方。 | |
紙筆喉舌 | 指社會(huì)輿論。 | 魯迅《<熱風(fēng)>題記》:“真所謂‘事實(shí)勝于雄辯’,又何待于紙筆喉舌的批評?!?/td> |
喉長氣短 | 比喻事情麻煩、費(fèi)勁。 | |
喉焦唇干 | 喉嚨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極力勸說。 | 漢·焦延壽《易林》第13卷:“龍馬上山,焦無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 |
香喉玉口 | 形容美女的喉和口。 | 清·洪昇《長生殿·偷曲》:“向綺窗深處,秘本翻謄,香喉玉口,親將絕調(diào)教成?!?/td> |
拊背扼喉 | 掐著喉嚨,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死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
鐵板歌喉 | 形容豪邁的演唱。 | 清·鄭燮《道情》曲之七:“撮幾句盲辭瞎話,交還他鐵板歌喉?!?/td> |
食骨在喉 | 喉:喉嚨。小骨頭卡在喉嚨之間。比喻心里有話,非說出來不可。 | 漢·許慎《說文解字》“鯁”段玉裁注:“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骾之臣?!?/td> |
開口見喉嚨 | 猶言開口見心。說話直爽,沒有隱曲。 |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書》:“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