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卑諂足恭 | 卑:低下;諂:巴結(jié)奉承;足:音“巨”,過分;恭:恭順。低聲下氣,阿諛逢迎,過分恭順,取媚于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td> |
玩世不恭 | 舊指因?qū)ΜF(xiàn)實(shí)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yán)肅不認(rèn)真的生活態(tài)度。玩世:用消極、游戲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yán)肅。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fēng)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
洗耳恭聽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shí)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td> |
恭恭敬敬 | 對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gè)喏。” |
恭逢其盛 |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況,盛會。敬逢這一盛況或盛會。 | 明·許三階《節(jié)俠記·二十五·誣激》:“這是卿等調(diào)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td> |
恭行天罰 | 奉天之命進(jìn)行懲罰。古以稱天子用兵。 | 《尚書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td> |
行過乎恭 | 行:所作所為;乎:相當(dāng)“于”。所作所為過于恭敬。指恭敬過度。 | 《周易·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
卻之不恭 | 卻:推辭;謝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zèng)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
謙恭下士 | 舊時(shí)指達(dá)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xué),謙恭下士。” |
恭敬桑梓 | 恭敬: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shí)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xiāng)。熱愛故鄉(xiāng)和尊敬故鄉(xiāng)的人。 | 《詩經(jīng)·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td> |
恭而敬之 | 恭:恭敬。指待人恭敬又有禮節(jié) | 老舍《趙子曰》:“李順恭而敬之的慢慢往起卷那張戲報(bào)子。” |
前倨后恭 | 先前態(tài)度傲慢;后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后態(tài)度截然不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
恭賀新禧 | 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賀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賀年的常用語。 |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一章:“全都張燈結(jié)彩,高懸著‘慶祝元旦’、‘恭賀新禧’之類的大字裝飾。” |
敬恭桑梓 | 熱愛故鄉(xiāng)和尊敬故鄉(xiāng)的人。 | 《詩經(jīng)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
桀驁不恭 | 同“桀驁不遜”。 | 《東周列國志》第六七回:“圍乃共王之庶子,年齒最長,為人桀驁不恭,恥居人下,恃其才器,陰畜不臣之志?!?/td> |
謙恭虛己 | 虛己:謙虛,虛心。謙虛恭敬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卻也謙恭虛己,百凡從事。” |
兄友弟恭 | 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間互愛互敬。 | 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jì)》:“使布立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td> |
溫良恭儉讓 |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zhǔn)則?,F(xiàn)也形容態(tài)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xué)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允恭克讓 | 允:誠信;克:能夠;讓:謙讓。既誠敬又謙讓。 | 《尚書·堯典》:“允恭克讓。” |
安詳恭敬 | 安靜、細(xì)心、謙恭、敬重,古時(shí)兒童教育的要領(lǐng)。 | 宋 朱熹《小說 嘉言》:“教育小兒,先要安詳恭敬?!?/td> |
桀傲不恭 | 同“桀驁不遜”。 | 《二程遺書》附錄《門人朋友敘述并序》:“人有不及,開導(dǎo)誘掖,惟恐其不至。故雖桀傲不恭,見先生,莫不感悅而化服。” |
打恭作揖 | 舊時(shí)禮節(jié),彎身抱拳,上下擺動(dòng),表示恭敬。 | 明·李贄《因記往事》:“嗟乎!平居無事,只解打恭作揖,終日匡坐,同于泥塑?!?/td> |
必恭必敬 | 必:一定;十分;恭:有禮貌;敬:尊敬;有禮貌地對待。形容態(tài)度神情十分恭敬謙遜;也作“畢恭畢敬”。 | 《詩經(jīng)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td> |
恭喜發(fā)財(cái) | 恭喜:恭賀他人的喜事。恭祝你發(fā)財(cái)。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回:“我說道:‘恭喜發(fā)財(cái)呢!’” |
謙恭仁厚 | 指態(tài)度謙遜恭謹(jǐn),為人忠誠老實(sh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8回:“今日見宋江謙恭仁厚,愈加欽敬?!?/td> |
恭敬不如從命 | 客套話。多用在對方對自己客氣,雖不敢當(dāng),但不好違命。 | 宋 贊寧《筍譜 雜說》:“姑聞而后悔,倍憐新婦。故又諺曰:恭敬不如從命,受訓(xùn)莫如從順。” |
畢恭畢敬 | 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軍長為李玉堂,一山東大漢,抵軍部時(shí),在門外相迎,畢恭畢敬?!?/td> |
恭而有禮 | 恭:恭敬;禮:禮節(jié)。恭敬又有禮節(jié)。 |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td> |
溫良恭儉 | 溫:溫和;良:善良;恭:恭敬;儉:節(jié)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zhǔn)則,泛指態(tài)度謙恭,舉止文雅。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xué)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恭候臺光 | 恭:恭敬;臺:對人的敬稱;光:光臨。恭敬地等候閣下光臨。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臺光?!?/td> |
恭默守靜 |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講話,保持肅靜。 | 《三國志·蜀書·劉巴傳》:“又自以歸付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td> |
后恭前倨 | 倨:傲慢。以前態(tài)度傲慢,后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后態(tài)度截然不同。 | 明·孫仁孺《東郭記·殆不可復(fù)》:“這的是舔痔吮癰,后恭前倨,奴顏婢膝?!?/td> |
前慢后恭 | 慢:傲慢。以前態(tài)度傲慢,后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后態(tài)度截然不同。 | 梁啟超《王荊公傳》第16章:“知制誥與翰林學(xué)士,相去幾何?此而謂其前慢后恭見利忘義,何深文之甚?” |
垂手恭立 | 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邊隨時(shí)聽從吩咐。 | 《武松演義》第十回:“武松從紗帳里望出來,看見施福、施壽還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貴家院為何不去?我沒事了?!?/td> |
勤慎肅恭 | 肅:嚴(yán)肅;恭:謙遜。勤勞、謹(jǐn)慎、恭敬、謙虛。指做人的美德。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8回:“貴妃切勿以政夫婦殘年為念,更祈自加珍愛,惟勤慎肅恭以侍上,庶不負(fù)上眷顧隆恩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