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三國·魏·曹植《謝封甄城王表》:“臣愚駑垢穢,才質(zhì)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td> |
摧枯拉朽 | 摧:破壞;枯:枯草;拉:折斷;朽:朽爛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毀。原作“摧枯折腐”。 | 《晉書 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
摧朽拉枯 | 見“摧枯拉朽”。 | 清·昭槤《嘯亭雜錄·江陰口談之誣》:“國初豫通王下江南時,所至摧朽拉枯,無不立下。” |
拉朽摧枯 | 同“摧枯拉朽”。 | 《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以吾憤激之眾,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td> |
堅不可摧 | 堅:堅固;摧:摧毀;破壞。非常堅固;摧毀不了。 | 清 鄭燮《原詩 內(nèi)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td> |
黑云壓城城欲摧 | 欲:將要;摧:摧毀。濃厚的烏云籠罩城頭;象要把整個城壓毀似的。比喻惡勢力一時囂張所造成的緊張局面。 | 唐 李賀《歌詩集 卷一 雁門太守行》詩:“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td> |
摧枯拉腐 | 見“摧枯折腐”。 | 《三合會討滿清檄文》:“摧枯拉腐,破釜沉舟?!?/td> |
拉捭摧藏 | 拉:摧折;捭:兩手排擊;摧藏:挫傷。指摧傷挫折。 | 晉·左思《吳都賦》:“莫不衄銳挫芒,拉捭摧藏?!?/td> |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 | 秀:出眾;摧:毀壞。林中最高的樹必定先遭到大風(fēng)的摧毀。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議。 |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故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td> |
摧眉折腰 | 低眉彎腰。形容沒有骨氣,巴結(jié)奉承。 | 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td> |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 | 虺:小蛇;弗:不;摧:消滅。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后患。 | 《國語·吳語》:“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zhàn)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
摧折豪強 | 摧:折斷。打擊依仗權(quán)勢橫行不法的人。 | 《漢書·嚴延年傳》:“其治務(wù)在摧折豪強,扶助貧弱。” |
燎發(fā)摧枯 | 燎發(fā):火燒毛發(fā);摧枯:折斷枯木。比喻消滅敵人極容易。 | 《隋書·音樂志下》:“攻如燎發(fā),戰(zhàn)似摧枯?!?/td> |
樹倒根摧 | 樹干傾倒,樹根毀壞。比喻人年邁體衰。 | 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三折:“柳翠也,只怕你春歸人老,樹倒根摧。” |
摧鋒陷陣 | 摧毀敵軍的陣地并深入。 | 《晉書 謝安傳》:“廣武將軍恒寶為前鋒,摧鋒陷陣,殺賊甚多?!?/td> |
桂折蘭摧 | 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 元·曹之謙《吊王內(nèi)翰從之》詩:“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蘭摧恨未休。” |
摧心剖肝 | 摧:折。剖:劃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 晉·潘岳《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耳存遺響,目想余顏,寢度伏枕,摧心剖肝?!?/td> |
摧蘭折玉 | 摧:摧殘,毀掉。毀壞蘭花,折斷美玉。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 | 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某本非風(fēng)流佳客,謬稱浪子端莊,……用誘秦誆楚之計,作摧蘭折玉之謀?!?/td> |
摧鋒陷堅 | 摧:摧毀;鋒:鋒利;陷:攻陷;堅:堅銳。破敵深入。 | 《新唐書 文苑傳下 李翰》:“城孤糧盡,外救不至,猶奮羸起病,摧鋒陷堅?!?/td> |
破堅摧剛 | 謂攻破摧毀強敵。 | 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zhí)猛,破堅摧剛?!?/td> |
蕙折蘭摧 | 蕙:蕙草;蘭:蘭花。比喻女子夭亡。 | 清·袁枚《續(xù)新齊諧》:“怨侶方成,鸞儔遽拆,珠沉玉隕,蕙折蘭摧?!?/td> |
摧堅陷陣 | 摧:擊潰;堅:鋒芒,引伸為精銳;陷:攻入。攻入并摧毀敵軍的陣地。 | 《南齊書 桓康傳》:“隨世祖起義,摧堅陷陣,膂力過人,所經(jīng)村邑,恣行暴害?!?/td> |
蘭摧玉折 | 舊時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td> |
摧枯振朽 | 猶摧枯拉朽。 | 《周書·文閔明武宣諸子傳論》:“悠悠邃古,未聞斯酷。豈非摧枯振朽,易為力乎?!?/td> |
蕙損蘭摧 | 蕙:蕙草;蘭:蘭花。比喻女子夭亡。 | 明·梁辰魚《破齊陣·詠時序悼亡》:“把酒對斜暉,問芳卿為甚的便蕙損蘭摧?!?/td> |
無堅不摧 | 形容力量非常強大;沒有什么堅固的東西能摧毀。 | 《舊唐書 孔巢文傳》:“(田)乃就宴,悅酒酣,自矜其騎射之藝,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見用,無堅不摧?!?/td> |
摧陷廓清 | 摧陷:摧毀;廓清:肅清。攻破敵陣,肅清殘敵。比喻寫文章打破陳規(guī)。 | 唐 李漢《<昌黎集>序》:“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謂雄偉不常者也?!?/td> |
摧志屈道 | 摧:摧折,放棄;道:道德。拋棄理想追求,失去道義節(jié)操。形容身處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 《宋書·隱逸傳論》:“夫獨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譽期通?!?/td> |
摧剛為柔 | 摧:挫敗。變剛強為柔順。 |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上乃赦季布,當(dāng)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dāng)時?!?/td> |
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摧 | 當(dāng):遮擋,阻擋。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guān)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 張?zhí)煲怼秲号畟儭罚骸疤扉T口是個要隘,非造門柵不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摧?!?/td> |
為虺弗摧 | 虺:小蛇。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弱敵不除,必有后患。 | 《國語 吳語》:“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
摧枯折腐 | 折斷枯樹枝爛木頭。比喻極容易做到。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耿弇傳》:“反覆數(shù)十日,歸發(fā)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td> |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 勢孤力單,容易受人欺負;從多氣壯,別人不敢欺侮。 | 《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
地動山摧 | 見“地動山搖”。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子胥祭了,發(fā)聲大哭,感得日月無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霧暗,地動山摧。兵行唅啼,人倫凄愴?!?/td> |
摧堅殪敵 | 摧:摧毀;堅:堅固的事物,指敵人的精銳;殪:致死,殲滅。摧毀和消滅敵人。 | 宋·曾鞏《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御使制》:“爾能躬降士徒,摧堅殪敵,斬捕甚眾,鼓行無前?!?/td> |
百折不摧 | 受到無數(shù)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志堅強。 | 宋 蘇轍《祭亡兄端明文》:“義氣外強,道心內(nèi)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td> |
天摧地塌 | 摧:毀壞,猶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變。 | 元·關(guān)漢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臥麻。雖是這戰(zhàn)伐,負著個天摧地塌,是必想著俺子母每早來家?!?/td> |
地崩山摧 | 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 唐 李白《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 |
摧堅陷敵 | 摧:摧毀;堅:軍事工事;陷:攻陷。擊敗敵人的精銳,摧毀敵軍的陣地。 | 《宋史·張令鐸傳》:“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戰(zhàn),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td> |
摧花斫柳 | 摧:摧殘;斫:用斧頭砍。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對簿》:“僵桃代李誠無與,摧花斫柳夫何???” |
摧山攪海 | 摧:毀壞;攪:攪動。能摧毀高山攪動大海。形容威力和聲勢很大。 | 明·無名氏《齊天大圣》第二折:“到來日戰(zhàn)鼓連天,喊聲振地,猛烈神摧山攪海,連珠炮有似轟雷?!?/td> |
摧毀廓清 | 摧毀:徹底破壞;廓清:肅清。攻破敵陣,并加以掃蕩。比喻徹底破處,肅清積弊或陳言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洋八股和洋教條在全國許多人中間的影響,也就不能進行有力的斗爭,也就達不到加以摧毀廓清的目的?!?/td> |
摧堅獲丑 | 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zhàn)十分英勇。 | 宋·曾鞏《折克行彭保傳官制》:“開通道途,收復(fù)賊聚,摧堅獲丑,爾功居多。” |
摧胸破肝 | 摧:折,傷。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 宋·蘇軾《祭柳仲遠文》:“訃來逾年,一慟海徼,摧胸破肝,痛我令妹?!?/td> |
靡堅不摧 | 謂能摧毀任何堅固的東西。形容力量強大。 | 鄭藻如《<盛世危言>序》:“陶齋之書之切直,洞中夫時局之隱微,斯不啻李將軍射虎之矢,靡堅不摧?!?/td> |
玉石俱摧 | 猶玉石俱焚。 | 《晉書·索綝傳》:“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載記》:“脫履機不發(fā),必玉石俱摧?!?/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