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佞的成語

有關(guān)佞的成語

有關(guān)佞的成語共收錄1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指佞觸邪佞:花言巧語的小人;觸:沖撞。指斥奸小,抵制邪惡。唐·李世民《唐太宗敕》:“憲宦之職,在指佞觸邪?!?/td>
讒言佞語中傷他人和奉承討好的話語。元 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三折:“一個李存信,兩頭蛇讒言佞語?!?/td>
阿諛諂佞阿諛:說別人愛聽的話迎合奉承;諂佞:花言巧語諂媚。指用花言巧語諂媚別人。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9回:“這人雖讀經(jīng)書,卻是阿諛諂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賢妒能,勝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專在鄉(xiāng)里害人?!?/td>
祝鮀之佞《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弊uD,春秋衛(wèi)人,能言善辯,或謂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為佞人的典型。《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親賢遠(yuǎn)佞佞:巧言諂媚的人。親近有才能的賢人,疏遠(yuǎn)阿諛奉承的小人。唐·韓愈《順宗實錄》第三卷:“爾其尊師重傅,親賢遠(yuǎn)佞,非禮勿賤,非義勿行。”
進賢退佞猶言進賢黜佞。鄭觀應(yīng)《論普國中只事略》:“凡不能進賢退佞,安內(nèi)攘外,而徒以小康謹(jǐn)安常習(xí)故者,皆恥也?!?/td>
三期賢佞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 王尊傳》。后以“三期賢佞”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
讒佞之徒指說人壞話與用花言巧語諂媚的人。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都是那等讒佞之徒,貪愛賄賂的人?!?/td>
進賢黜佞進用賢良,黜退奸佞。《魏書·崔光傳》:“博采芻堯,進賢黜佞?!?/td>
禮賢遠(yuǎn)佞禮:表示敬意;遠(yuǎn):疏遠(yuǎn);佞:善于運用花言巧語獻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遠(yuǎn)離巧言獻媚的人。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趙盾等屢屢進諫,勸靈公禮賢遠(yuǎn)佞,勤政親民?!?/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