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計的成語

有關(guān)計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計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將計就計利用對方的計策反過來向?qū)Ψ绞┯嫛?/td>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td>
無計可施施:施展。沒有什么計謀可以施展。指一點辦法也沒有。元 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轉(zhuǎn)彷徨,無計可施?!?/td>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jīng)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yīng)急走耳?!?/td>
為萬安計為絕對安全著想。
當(dāng)家立計主持家政,籌劃生計。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零七回:“賈政本是不知當(dāng)家立計的人, 一聽賈母的話,一一領(lǐng)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著老子娘的福吃喝慣了的,那知當(dāng)家立計的道理?!?/td>
用計鋪謀鋪:展開,安排。運用計策,安排謀略。明·黃元吉《流星馬》第二折:“俺行兵處盡按管樂用計鋪謀,相持時盡按孫吳安營下寨。”
民生國計國家經(jīng)濟和人民生活。《荀子 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國計之極也。《左傳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td>
計功謀利計較功名,謀求私利。明·鐘士懋《送鄭先生之昌國訓(xùn)導(dǎo)序》:“以其計功謀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誼明道之責(zé),譬猶建樛屈之木,而為測景之表?!?/td>
一年之計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開始時多做并做好工作,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礎(chǔ)。南朝梁 蕭統(tǒng)《纂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td>
權(quán)宜之計權(quán):姑且、暫且。宜:適宜。計:計謀、辦法。指為了應(yīng)付某種情況而暫時采取的辦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允傳》:“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quán)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td>
計窮力盡計:計策;窮、屈:盡,竭。計策、力量都用完了。南朝 梁 蕭繹《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后主。”
國計民生國家的經(jīng)濟和人民的生活。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續(xù)黃梁》:“國計民生,罔存念慮?!?/td>
美人計三十六計之一,用美人引誘人上當(dāng)。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6回:“這些美人計,如何有用!”
計無所之猶言計無所出。《梁書·王僧辯傳》:“子仙等困蹙,計無所之,乞輸郢城,身還就景。”
不計其數(shù)計:計算。沒法子計算數(shù)目。形容極多。宋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 襄陽始末》:“火炮、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不計其數(shù)?!?/td>
計將安出計:計策;計謀;安:怎樣。計謀將怎樣制定呢?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
遠慮深計深遠的思慮。《晉書·文六王傳》:“宜遠慮深計,不可專守一志。”
千方百計方:方法;計:計謀。想盡種種辦法;用出種種計謀。宋 朱熹《朱子類語 卷三十五 論語》:“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td>
計窮智短計:計謀;窮:盡;智:智謀;短:缺少。計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夠用了。形容已經(jīng)想不出什么辦法了。元 無名氏《百花亭》:“我為那賀家姐姐,煩惱的小生計窮智短了?!?/td>
反間之計間:離間。原意為利用敵人的間諜把假情況告知敵人使之失誤的計策。后來指離間敵人內(nèi)部,使之不團結(jié)的計策。《孫子·用間》:“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td>
從長計議長:放長時間;計議:商議需要較長的時間;仔細地考慮;商量。指對事情處理時的慎重認(rèn)真態(tài)度。元 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且待女孩兒到來,慢慢的與他從長計議,有何不可?”
驕兵之計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孟達暗暗發(fā)書,申報玄德,說‘黃忠連輸數(shù)陣,現(xiàn)今退在關(guān)上?!禄艈柨酌???酌髟唬骸四死蠈Ⅱ湵嬕??!?/td>
斤斤計較斤斤:明察細微;引申為瑣細。計較細小的事物?,F(xiàn)比喻過分計較無關(guān)緊要的或瑣細的小事。《詩經(jīng) 周頌 執(zhí)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td>
鬼計多端謂狡詐的計策很多,壞主意多。《三俠五義》第四十回:“暗含著惡態(tài),疊暴著環(huán)睛,明露著鬼計多端?!惫恚槐咀鳌霸帯?。
苦肉計故意傷害自己的肉體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計策。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6卷:“我原不欲如此,但出于無奈,方走這條苦肉計?!?/td>
空城計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中故事:蜀將馬謖失守街心亭,魏將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zhèn)定,大開城門,自大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shè)有埋伏,引兵退去。
人急計生在緊急情況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元 施惠《幽閨記 文武同盟》:“粉墻這等高峻,如何跳得過?自古道人急計生,不免攀住這杏花梢,跳將過去?!?/td>
計行慮義計:計策。行:實施。慮:考慮。義:道義。實施計策前要考慮到是否合乎道義。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慎行論》:“君子計行慮義,小人計行其利?!?/td>
計深慮遠計:計謀。慮:考慮。計謀想得很深遠。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首也?!?/td>
通計熟籌全面考慮,仔細籌劃。清·林則徐《報告抵粵日期并體察洋面堵截躉船情形折》:“擬于旬日之間出赴中路之虎門、澳門等處,與水師提臣關(guān)天培乘船周覽,以便相機度勢,通計熟籌?!?/td>
計上心來計謀涌上心頭。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眉頭一縱,計上心來?!?/td>
計然之術(shù)見“計然之策”。
計日而待計算著日子來等待,意即無須很久。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td>
人極計生謂人到絕境就會產(chǎn)生計謀。《醒世恒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那人急了,正好沒出豁,卻見明晃晃一把劈柴斧頭,正在手邊,也是人極計生,被他綽起,一斧正中劉官人面門。”
廓開大計廓開:闡述,發(fā)揮。闡發(fā)遠大的謀略。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魯肅傳》:“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td>
自以為得計得計:計謀得逞。自以為計謀很對很好了(含貶義)。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fēng),亦可以少愧矣?!?/td>
將機就計利用機會施行計謀。元·朱凱《黃鶴樓》第三折:“我如今將機就計,著這漁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劍刺了劉備。”
計過自訟檢討自己的過錯而內(nèi)心自責(zé)。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吾未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td>
言從計行見“言行計從”。《新唐書·李德裕傳》:“武宗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td>
長久之計計:計劃,策略。長遠的打算。《戰(zhàn)國策 趙策》:“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漢書 元帝紀(jì)》:“東垂被虐耗之害,關(guān)中有無聊之民,非長久之計。
百年大計百年:泛指長久;計:策略。關(guān)系到長遠利益的計劃或措施。清 梁啟超《論民族競爭之大勢》:“數(shù)月之間,而其權(quán)力已深入鞏固,而百年大計于以定矣?!?/td>
計較錙銖謂為爭取財利而斤斤較量,連極微小的數(shù)量也不放過。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治家》:“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zé)多還少,市井無異?!?/td>
錦囊妙計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錦囊:用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錦囊中的神機妙策;現(xiàn)比喻能及時解決危急或疑難問題的好辦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汝保主公入?yún)?,?dāng)領(lǐng)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td>
臨危自計計:計算。指臨到危險時刻只為自己著想。后晉·劉昫《舊唐書·吳溆傳》:“人臣食君之祿,死君之難,臨危自計,非忠也?!?/td>
一步一計指人善于使用計謀,詭計多端。
大計小用用于大事的計策,結(jié)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計策沒有充分發(fā)揮作用。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孔明連夜驅(qū)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兵,重賞姜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td>
研桑心計研:計研,一名計然,春秋時越國范蠡的老師,善經(jīng)商;桑:桑弘羊,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長于理財。形容善于經(jīng)商致富。漢·班固《答賓戲》:“研桑心計于無垠。”
詭計多端詭計:欺詐的計謀;端:事物的另一頭;一方面。狡詐的計謀是多方面的。形容壞主意很多。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7回:“緒曰:‘維詭計多端,詐取雍州?!?/td>
計出萬全萬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計劃非常穩(wěn)當(dāng)周密,決不會發(fā)生意外。元 戴良《論長孫無忌》:“無忌于此,亦可謂計出萬全矣。”
東窗計指謀害忠良的陰謀詭計。《剪燈新話 天臺訪隱錄》:“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馬逃來御黃屋……東窗計就通和好,鄂王賜死蘄王老。”
計無由出同“計無所出”。《異苑》:“苻堅為慕容沖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
燭照數(shù)計用燭照著,按數(shù)計算。比喻料事準(zhǔn)確。唐 韓愈《送石處士序》:“若燭照數(shù)計而龜卜也。”
楚歌之計《漢書·高帝紀(jì)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shù)百騎走,是以兵大敗?!焙笠蛴谩俺柚嫛敝^攻心之術(shù)。《漢書·高帝紀(jì)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shù)百騎走,是以兵大敗?!?/td>
目語心計語:談話;計:計算。用眼睛示意,在心里盤算。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魴傳》:“目語心計,不宜唇齒?!?/td>
韜晦之計韜:把才華隱藏起來;晦: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計日程功計:計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進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計算。形容進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梁啟超《中國理法學(xué)發(fā)達史論》:“法治國雖進不必驟,而得過進尺,計日程功?!?/td>
計不返顧見“計無返顧”。明·范景文《<鹿奉常集>敘》:“憤柄人之嫉,最后慷慨殉城,計不返顧?!?/td>
神術(shù)妙計神妙莫測的計謀。明·無名氏《陰山破虜》第一折:“今索請李靖軍師,至邊關(guān)用神術(shù)妙計可除番虜也?!?/td>
鳩巢計拙鳩:布谷鳥;拙:笨。形容人不善經(jīng)營,拙于生計。元·馬致遠《雙調(diào)·秋思》:“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計然之策相傳越王勾踐困于會稽之上,用計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國富;范蠡既雪會稽之恥,用計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萬。所謂計然之策,主要指“六歲穰六歲旱”的農(nóng)業(yè)循環(huán)學(xué)說,農(nóng)末俱利的平糴論,以及物價觀測、貴出賤取等經(jīng)商致富的“積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財致富之道。相傳越王勾踐困于會稽之上,用計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國富;范蠡既雪會稽之恥,用計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萬。所謂計然之策,主要指“六歲穰六歲旱”的農(nóng)業(yè)循環(huán)學(xué)說,農(nóng)末俱利的平糴論,以及物價觀測、貴出賤取等經(jīng)商致富的“積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