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兩月余酒食費,一家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
恍然大悟 |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td> |
迷離恍惚 | 模糊閃爍;分辨不清;似有若無。 | 清 曾樸《孽?;ā罚骸巴ブ幸话胨沏y海一般的白,一半?yún)s迷離惝恍,搖曳著桐葉的黑影?!?/td> |
惝恍迷離 | 惝恍:也作:“惝況”,失意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 |
恍恍蕩蕩 | 搖晃不定。 | |
神思恍惚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來。 | 唐 無名氏《鄭德磷》:“德磷大駭,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td> |
神情恍惚 |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 《魏書·侯莫陳悅傳》:“悅自殺岳后,神情恍惚,不復如常?!?/td> |
恍如夢寐 | 指好像做夢一樣。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張鴻漸》:“兩相驚喜,握手入帷。見兒臥床上,慨然曰:‘我去時兒才及膝,今身長如許矣!’夫婦依倚,恍如夢寐。” |
迷離徜恍 | 見“迷離惝恍”。 | |
心神恍惚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21卷:“唯荒誕是務,不接賓友,惡見于人,時多恚怒,心神恍惚。” |
恍恍忽忽 | 神志不清、迷惘的狀態(tài)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說道:‘嬸娘連我也不認得了!’” |
恍恍惚惚 | 神志不清、迷惘的狀態(tài) | 唐·趙蕤《反經(jīng)·知人》:“有如敢斷而不能斷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實者?!?/td> |
恍如隔世 | 恍:仿佛;世:三十年為一世。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來形容對時間變遷、事物變化之大的感慨。 | 宋 范成大《吳船錄》下卷:“發(fā)常州。平江親戚故舊來相迓者,陸續(xù)于道,恍然如隔世焉?!?/td> |
精神恍惚 | 恍惚: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樣子。 | 北齊 魏收《魏書 爾朱榮傳》:“榮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td> |
恍然若失 |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寧,不知如何是好。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49回:“金鐘兒聽了這一番言語,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無地自容?!?/td> |
精神恍忽 | 恍忽:糊里糊涂的樣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 《文選·宋玉〈神女賦〉》:“精神怳忽,若有所喜?!?/td> |
恍如夢境 | 好象是在夢里一樣。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張鴻漸》:“兩相驚喜,握手入帷。見兒臥床上,慨然曰:‘我去時兒才及膝,今身長如許矣!’夫婦依倚,恍如夢寐。” |
心緒恍惚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 戰(zhàn)國 楚 宋玉《神女賦》:“精神恍惚,若有所喜?!碧?王洙《東陽夜怪錄》:“自虛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捫攖。” |
恍若隔世 | 恍:仿佛;世:三十年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變化很大而生的感觸。 | 明·袁宏道《錦帆集·天池》:“屏山獻青,畫戀滴翠,兩年塵土面目,為之洗盡。馬首紅塵,恍若隔世矣?!?/td> |
恍然自失 | 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樣子。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夢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