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恍然大悟 | 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五卷:“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
翻然悔悟 | 悔悟:悔恨而醒悟。很快而徹底地轉(zhuǎn)變。形容徹底覺悟過來;思想大轉(zhuǎn)變。 | 宋 朱熹《答袁機(jī)仲書》:“若能于此翻然悔悟,先取舊圖分明改正。” |
豁然開悟 | 同“豁然大悟”。 | 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慧遠(yuǎn)法師》:“初聞安師講《般若經(jīng)》,豁然開悟,嘆曰:‘九流異議,皆糠秕耳。’” |
穎悟絕人 | 穎悟:聰穎。絕人:超過同輩。聰明過人。同“穎悟絕倫”。 | 明 宋濂《元史 鐵木兒塔識傳論》鐵木兒塔識,字九齡,國王脫脫之子。資稟宏偉,補國子學(xué)諸生,讀書穎悟絕人。 |
執(zhí)迷不悟 | 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 《梁書 武帝紀(jì)上》:“若執(zhí)迷不悟,距逆王師,大眾一臨,刑茲罔赫,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td> |
沉迷不悟 | 形容不知覺悟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60回:“他是那樣勸你,你還多方辯飾,沉迷不悟?!?/td> |
豁然大悟 | 形容徹底曉悟。 | 唐·慧能《壇經(jīng)·宣詔品》:“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td> |
大徹大悟 | 徹:明白;貫通;悟:領(lǐng)會;領(lǐng)悟。最徹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覺悟。佛教或道教指識破本來面目。 | 元 鄭德輝《立成湯伊尹耕萃》:“蓋凡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td> |
至死不悟 | 到死都不覺悟。形容頑固不化。悟:醒悟。 | 晉 葛洪《抱樸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
憬然有悟 | 憬然:覺悟的樣子。有所覺悟。 | 《詩經(jīng) 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xiàn)其琛?!敝祆洌骸般?,覺悟也。”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猶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 元 馬致遠(yuǎn)《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過了。” |
豁然頓悟 | 同“豁然大悟”。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賈豁然頓悟,曰:‘翁不知賈奉雉即某是也?!檀篑敚邎笃浼?。” |
穎悟絕倫 | 穎悟:聰穎。絕倫:超過同輩。聰明過人。亦作“穎悟絕人”。 | 元·脫脫《宋史·張方平傳》:“張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穎悟絕倫,家貧無書,從人假三史,旬日即歸之,曰:‘吾已得其詳矣?!?/td> |
翻然改悟 | 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zhuǎn)變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認(rèn)識到過錯而悔改醒悟 | 《金史·完顏匡傳》:“一旦猶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隸,引咎謝過,則前日之嫌便可銷釋。” |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孫、曾孫、重孫。一個孩子領(lǐng)悟天道,整個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 元·馬致遠(yuǎn)《黃粱夢》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過了?!?/td> |
心領(lǐng)神悟 | 見“心領(lǐng)神會”。 | 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四書》:“會讀書的,細(xì)加玩賞,自然能心領(lǐng)神悟,終身受用不盡?!?/td> |
一聞千悟 | 形容悟性極高。謂略一指點,即完全了悟。 | 《景德傳燈錄·汾州大達(dá)無業(yè)國師》:“得大總持,一聞千悟?!?/td> |
大澈大悟 | 徹:明白;悟:領(lǐng)會。形容徹底醒悟。 | 元 鄭德輝《伊尹耕莘》楔子:“蓋凡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
幡然悔悟 | 思想轉(zhuǎn)變很快,徹底悔悟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八回:“話說譚紹洸聽得馮云山這番議論,已幡然悔悟。” |
豁然省悟 | 同“豁然大悟”。 | 《五燈會元·西天祖師·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祖曰:‘汝被我解?!R鳴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