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破鏡重圓 | 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團聚或決裂后重新和好。 | 宋 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td> |
以人為鏡 | 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 | 先秦 墨翟《墨子 非攻中》:“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td> |
樂昌破鏡 | 見“樂昌分鏡”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4卷:“妾有樂昌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驚。” |
明鏡高懸 | 像一面明亮的鏡子高高懸掛在面前。稱頌官吏審案嚴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銳;明察秋毫;公正無私。 | 元 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td> |
昏鏡重磨 | 昏鏡:昏暗的銅鏡。將昏暗的銅鏡重新磨光。比喻重見光明。 |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見孔目哥哥呵!似那撥云見日,昏鏡重磨?!?/td> |
鏡里采花 | 見“鏡里觀花”。 | 《白雪遺音·無樓梯兒》:“竹籃子打水,鏡里采花,抓不著他?!?/td> |
水月鏡花 | 水中月,鏡中花。比喻虛幻景象。 |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td> |
分鞋破鏡 | 比喻夫妻分離。 |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徐德言娶陳后主妹樂昌公主為妻,公主有才貌。陳亡之際,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分鞋,見示例) |
有色眼鏡 |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見。 | 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你們的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td> |
高抬明鏡 | 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等。比喻執(zhí)法者判案公正嚴明。 | 《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 |
磨磚作鏡 | 磨磚頭成鏡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宋·陸游《仰首座求鈍庵》詩:“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磚作鏡未為愚?!?/td> |
照妖鏡 | 傳說能照出妖魔鬼怪原形的寶鏡。比喻借以看穿陰謀詭計的事物。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1回:“我再出個‘照妖鏡’,打《老子》一句,如打著,還你扇子?!?/td> |
虛堂懸鏡 | 舊時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 《宋史 陳良翰傳》:“無術(shù),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 |
胸有懸鏡 | 指能洞察一切,猶如明鏡在胸。 | 《收獲》1981年第1期:“運行人員互相對視了一眼,由衷信服地點著頭,這位局長胸有懸鏡,明察秋毫?!?/td> |
人心如鏡 | 人的心就像鏡子似的透亮明白。 | 宋·洪邁《夷堅丙志》第10卷:“且謂人心如鏡,須管常磨,勿令塵染污,自然聰明?!?/td> |
以古為鏡 | 見“以古為鑒”。 | 《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td> |
破鏡分釵 | 破鏡:打破的鏡子,喻分散。分釵:釵是由兩股簪子合成的一種首飾,別在婦女的發(fā)髻上,釵股分開就成單個的簪子,因以分釵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間的離別、失散,也特指分離。比喻夫妻離異。亦作“鏡破釵分”。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好事近》:“豈料如今,翻成做破鏡分釵,剩雨殘云?!?/td> |
秦鏡高懸 | 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嚴明。 | 清 李漁《比目魚 駭聚》:“若非秦鏡高懸,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隕身敗名,亦且遺臭萬年?!?/td> |
高懸秦鏡 | 秦鏡:秦始皇時的能照見人心善惡的鐿子。高掛能照見人心善惡的鏡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斷案公正,執(zhí)法嚴明。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三卷:“(咸陽宮)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內(nèi)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td> |
破鏡重合 | 見“破鏡重圓”。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五》:“破鏡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婦再嫁而未失節(jié),載籍以來,未之聞也?!?/td> |
鏡圓璧合 | 比喻圓滿。 | 清·陳瑞生《再生緣》第72回:“乞萬歲開一線之恩,賜歸皇甫,俾使患難婚姻遂得鏡圓璧合?!?/td> |
水月鏡像 | 水中月,鏡中像。指一切虛幻的影像。比喻詩中的空靈意境。 | 唐·裴休《唐賜紫方大袍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空門正辟,法宇方開,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徒令后學(xué),瞻仰徘徊?!?/td> |
磨磚成鏡 | 把磚石磨成鏡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一曰:‘磨磚豈得成鏡邪?’師曰:‘坐禪豈得作佛邪?’” |
鏡分鸞鳳 | 比喻夫妻分離。 | 元·高明《琵琶記·臨妝感嘆》:“文場選士,紛紛都是才俊徒,少甚么鏡分鸞鳳?!?/td> |
破鏡重歸 | 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聚與和好。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侯》:“破鏡重歸,盟心不改,義實可嘉?!?/td> |
目光如鏡 | 眼光像鏡子一般明亮。 | 宋·鄒應(yīng)龍《鷓鴣天》:“生日到,轉(zhuǎn)精神。目光如鏡步如云。年年長侍華堂宴,子子孫孫孫又孫?!?/td> |
孤鸞照鏡 | 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 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罽賓王結(jié)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 |
借鏡觀形 | 借:憑借。比喻參考和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教訓(xùn)。 | 《劉子新論 貴言》:“人目短于自見,故借鏡以觀形。” |
昏鏡重明 | 將昏暗的銅鏡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見光明。 | 元 無名氏《神奴兒》第四折:“今日投至見大人,似那撥云見日,昏鏡重明?!?/td> |
秦庭朗鏡 | 秦庭:秦王朝;朗:明亮。秦始皇的能照人五臟六腑的鏡子。比喻明于審案的官吏。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負屈寒儒,得遇秦庭朗鏡;行兇詭計,難逃蕭相明條?!?/td> |
分釵破鏡 |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離。 | 南朝·陳·徐德言《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當(dāng)復(fù)姮娥影,空留明月輝?!?/td> |
鏡破釵分 | 比喻夫妻失散、離異。 | 南朝陳·徐德言《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當(dāng)復(fù)姮娥影,空留明月輝?!碧啤ぐ拙右住堕L恨歌》:“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td> |
秦鬟妝鏡 | 秦鬟:浙江的秦望山;妝鏡:紹興鑒湖。比喻山清水秀的風(fēng)景區(qū)。 | 宋·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 |
清如水,明如鏡 | 形容為官清廉,做事公正。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在河南的時候,不肯賺朝廷一個大錢,不肯見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個清如水,明如鏡的好官?!?/td> |
樂昌分鏡 | 比喻夫妻分離。 | 元 孫季昌《端正好 四時怨別集雜劇名》:“受寂寞似越娘背燈,恨離別如樂昌分鏡?!?/td> |
樂昌之鏡 | 見“樂昌分鏡”。 | 《剪燈新話·聯(lián)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思情間阻,則樂昌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 |
山雞舞鏡 | 山雞對鏡起舞。比喻自我欣賞。 |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很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無由。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 |
鏡里觀花 | 鏡子里頭看花。指雖看得見,卻得不到或摸不著。 | 元 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我勸諫他似水里納瓜,他看覷咱如鏡里觀花?!?/td> |
鏡花水月 | 鏡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虛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詩中不能從字面來理解的所謂空靈的意境。 |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nèi)供奉三教談?wù)撘{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td> |
盲者得鏡 | 形容事物不能發(fā)揮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沒人才。 | 《淮南子·人間訓(xùn)》:“盲者得鏡,則以蓋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