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皂的成語

有關皂的成語

有關皂的成語共收錄17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不分青紅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td>
不問青紅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回:“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問青紅皂白,要懲辦被告了?!?/td>
不分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問情由。《詩經(jīng)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睗h 鄭玄箋:“胡之言何也,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td>
肥皂泡指肥皂水吹起的氣泡。比喻一觸即破的事物或經(jīng)不起推敲的東西。錢鐘書《圍城》:“承那王主任筆下吹噓,自己也被吹成一個大肥皂泡,未破時五光十色,經(jīng)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指皂為白謂混淆黑白,顛倒是非。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動不動神頭鬼臉,投河奔井,拽巷邏街,張舌騙口,花言巧語,指皂為白?!?/td>
牛驥同皂皂:牲口槽。牛跟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同處。漢 焦贛《易林 升之小畜》:“牛驥同槽,郭氏以亡?!?/td>
販夫皂隸泛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王古魯《本書<二刻拍案驚奇>的介紹》:“金的所以腰斬《水滸》修改《水滸》,為的是不愿‘販夫皂隸都看’?!?/td>
翻黃倒皂猶言顛倒黑白。明 康?!鄂U老兒 秋日閑情》套曲:“眉來眼去,唇三口四,泥爛油滑,翻黃倒皂,呼風喚雨,搦霧摶沙。”
青紅皂白皂:黑色。各種深淺不同的顏色。指不同顏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6卷:“州官得過了賄賂,那管青紅皂白,竟斷道:‘夏家欠林家二千兩。’”
染藍涅皂指胡亂涂抹。涅,染;皂,黑色。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 支諾皋中》:“姚司馬者,寄居汾州……經(jīng)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燈挫針,染藍涅皂,未嘗暫息,然莫見其所取也?!?/td>
皂白不分不分黑白,不分是非。清 林則徐《札澳門同知傳諭義律準駁條款》:“不得混入驅逐奸夷之內,紛紛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皂白難分皂:黑。黑白很難分辨,比喻是非不易辨別。川劇《評雪辨蹤》:“穿釘鞋的,你二天來,不要穿釘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們秀才要評什么足跡,給他做個皂白難分。”
不問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郁達夫《沉淪》五:“太陽已經(jīng)起來了。他不問皂白,一直的往東走去?!?/td>
皂白溝分皂:黑。比喻界限非常分明。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述而篇四》:此是圣學極至處,亦是圣學、異端皂白溝分處。
皂絲麻線比喻是非混亂,糾纏不清。《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我自半路遇見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絲麻線?!?/td>
朱轓皂蓋紅色的車障,黑色的車蓋。古代高官所乘的車子。亦借指高官。南朝 梁 江淹《蕭太尉上便宜表》:“朱轓皂蓋,古無濫秩。”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話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話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將軍一言既出,如白染皂?!?/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