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歌功頌德 | 頌揚功績和德行?,F多含阿諛奉承的意思。功:功績。德:德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輕歌曼舞 | 輕:輕快;慢:體態(tài)柔美。輕松愉快的音樂;加上柔和的舞蹈。 |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td> |
歌鶯舞燕 | 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勢大好。 | 宋·蘇軾《錦被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td> |
聾者之歌 | 聾者學人唱歌,卻聽不到歌聲,無以自樂。形容模仿別人的行為,實際上并不了解其中真義。 | 《淮南子 原道》:“夫內不開于中,而強學問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td> |
慷慨悲歌 | 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fā)悲壯的胸懷。 | 晉 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td> |
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元 陸文圭《<詞源>跋》:“淳祐、景定間,王邸侯館,歌舞升平,居生處樂,不知老之將至?!?/td>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覀儫o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td> |
可歌可泣 | 可:值得;歌:歌頌;贊揚;泣: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事跡值得歌頌;并令人感動的流淚。 | 明 海瑞《方孝儒臨麻姑仙壇記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
引吭高歌 | 引:拉;伸;吭:喉嚨;嗓子。放開噪子;大聲歌唱。 | 晉 張華注《離經》:“搏則利嘴,嗚則引吭。” |
水調歌頭 | 詞牌名。 | 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 |
載歌載舞 | 載:又、且。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形容盡情歡樂。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靈府?!?/td> |
高歌猛進 | 高聲歌唱;奮勇前進。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 | 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記毛主席,周總理的遺愿,努力為實現我國新時期的總任務而高歌猛進。” |
鶯歌燕舞 | 黃鶯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 宋 蘇軾《報錦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td> |
鼓腹謳歌 | 拍著肚皮唱歌。指吃得飽而歌頌世道好。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文準禪師》:“鼓腹謳歌笑不徹?!?/td> |
緩歌慢舞 | 緩:柔軟。指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 | 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td> |
清歌妙舞 | 指清亮的歌聲,美妙的舞蹈。 | 唐 宋之問《有所思》:“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td> |
四面楚歌 |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薄际纠皆谶@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
牛角之歌 | 后為窮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 春秋時,寧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機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為“非常人”,命后車載之,拜為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 |
頌德歌功 | 頌揚恩德,贊美功績。 | 《太平天國·天條書》:“世間享福盡由天,頌德歌功理固然?!?/td> |
歌臺舞榭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演奏樂曲、表演歌舞的場所。 | 唐·呂令問《云中古城賦》:“歌臺舞榭,月殿云堂。”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td> |
載歌且舞 | 見“載歌載舞”。 | 《樂府詩集·北齊南郊樂歌·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靈府。” |
鸞歌鳳舞 | 比喻美妙的歌舞。 | 《山海經 大荒南經》:“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td> |
大風之歌 | 指漢高祖的《大風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壯志。 | 唐·宋之問《奉和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樂思回斜日,歌詞繼《大風》?!?/td> |
舞榭歌臺 | 供歌舞用的臺榭。 | 南宋·辛棄疾《永遇樂》詞:“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td> |
鶯歌蝶舞 | 同“鶯歌燕舞”。 | 唐·鮑君徽《惜花吟》詩:“鶯歌蝶舞韶光長,紅爐煮茗松花香?!?/td> |
閉門酣歌 | 指閉門不出,盡興飲酒,盡情歌舞。形容沉緬酒色,盡情享受。 | 唐·李延壽《南史·徐緄似》:“緄為梁湘東王,鎮(zhèn)西諮議參軍,頗為聲色,侍妾數十,……,便醉而閉門,盡日酣歌。” |
對酒當歌 | 面對著美酒應當高聲歌唱。又可指面對著美酒和歌舞。指宴請賓客時賦詩以助酒興;含有人生應及時行樂的意思。 | 三國 魏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td> |
能歌善舞 | 擅長歌舞。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9回:“不論才人、美人、嬪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見者,許報名到顯仁宮自獻?!?/td> |
前歌后舞 | 原指武王伐紂,軍中士氣旺盛,后用作對正義而戰(zhàn)的軍隊的頌辭。 | 《尚書大傳》第三卷:“師乃慆,前歌后舞?!?/td> |
楚歌之計 | 《漢書·高帝紀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焙笠蛴谩俺柚嫛敝^攻心之術。 | 《漢書·高帝紀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td> |
舞燕歌鶯 | 鶯:黃鶯。指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形容一派太平景象。 | 明·張鳳翼《灌園記·齊王拒諫》:“計日周秦兼并,烽煙罷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鶯?!?/td> |
歌舞太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指粉飾太平。 | 《南齊書·陳顯達傳》:“須享塵一靜,西迎大駕,歌舞太平,不亦佳哉!” |
輕歌慢舞 | 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如意記·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td> |
燕歌趙舞 | ①古燕趙人善歌舞,后以“燕歌趙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辭美妙。 |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td> |
涂歌巷舞 | 同“涂歌里抃”。 | 明·袁宗道《顧使君考績序》:“一溫然長者,兀坐而泣之,可立使民涂歌巷舞?!?/td> |
舞衫歌扇 |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裝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 宋 蘇軾《朝云》:“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td> |
彈劍作歌 | 比喻懷才不遇。 | 唐·李白《行路難·其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td> |
長歌當哭 | 長歌:放聲歌詠;引申為寫詩文;當:當作。以放聲歌詠代替哭泣;指用詩文抒發(fā)胸中悲憤的感情。也作“長歌代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感懷觸緒,聊賦四章,匪曰無故呻吟,亦長歌當哭之意耳?!?/td> |
輕歌妙舞 | 指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5回:“輕歌妙舞??皭?,錦砌花團色色怡?!?/td> |
擊筑悲歌 | 擊:敲擊;筑:古樂器名。敲擊著筑,唱著悲壯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 《戰(zhàn)國策·燕策》:“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td> |
楚歌四合 | 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唐·李白《擬恨賦》:“若乃項王虎斗,白日爭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 |
選色征歌 | 挑選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蕩的生活方式。亦作“選歌試舞”、“選舞征歌”。 | 清余懷《板橋雜記 雅游》:“結駟連騎,選色征歌。” |
詩詞歌賦 | 文章的四種形式。指作文。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詩詞歌賦,般般皆曉?!?/td> |
珠歌翠舞 | 指聲色美妙的歌舞。 | 宋·周邦彥《尉遲杯·離恨》詞:“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 |
筆歌墨舞 | 指文筆奇妙精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只見當朝圣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想著自然要取幾篇筆歌墨舞的文章。” |
正氣之歌 | 形容無私無畏、剛正不屈的精神。 | 宋·文天樣《正氣歌》詩:“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訶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td> |
悲歌慷慨 | 指激昂高歌,以抒發(fā)感慨。形容壯烈的氣概 | 宋 謝翱《登西臺慟哭記》:“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游。” |
伯歌季舞 |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間親密無間。 | 漢 焦贛《易林 否之損》:“秋風牽手,相提笑語。伯歌季舞,燕樂以喜?!?/td> |
歌聲繞梁 | 繞: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聲回旋于房梁之間。形容歌聲優(yōu)美動聽。 |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td> |
緩歌縵舞 | 緩:柔軟;縵:通“慢”。指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 | 宋·李綱《荔枝詞》集句:“沉香亭北倚欄桿,緩歌縵舞凝絲竹?!?/td> |
放歌縱酒 | 放歌:高聲歌唱;縱酒:任意飲酒,不加節(jié)制。盡情歌唱,放量地飲酒。形容開懷暢飲盡興歡樂。 |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td> |
歌樓舞榭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為歌舞娛樂而設立的堂或樓臺。泛指歌舞場所。 | 唐·呂令問《云中古城賦》:“歌臺舞榭,月殿云堂?!?/td> |
可泣可歌 | 見“可歌可泣”。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170首:“見案上有見賜于書,哭似村諸絕,情文雙至,可泣可歌?!?/td> |
鐵板歌喉 | 形容豪邁的演唱。 | 清·鄭燮《道情》曲之七:“撮幾句盲辭瞎話,交還他鐵板歌喉?!?/td> |
悲歌擊筑 | 以之為典,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 《史記 刺客列傳》載:戰(zhàn)國時,荊軻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們送別于易水,高漸離擊筑,荊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登車不顧而去。 |
舞榭歌樓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為歌舞娛樂而設立的堂或樓臺。泛指歌舞場所。同“舞榭歌臺”。 | 宋 沈唐《望海潮》詞:“松偃舊亭,城高故國,空余舞榭歌樓。”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樓?” |
歌于斯,哭于斯 | 歌唱在這里,哭泣在這里。指安居的家宅。 | 《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于斯,哭于斯?!?/td> |
笙歌鼎沸 | 形容樂聲歌聲熱鬧非常。 | 宋·吳自牧《夢粱錄·清明節(jié)》:“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
長歌代哭 | 長歌:放聲歌詠,借指寫詩文。用放聲歌詠來代替痛哭泣,借以抒發(fā)胸中的悲憤。 | 清·秋瑾《挽故人陳闕生》序:“手挽一章,亦長歌代哭之意?!?/td> |
弦歌不絕 | 弦歌:弦樂;絕:斷絕。彈琴唱歌的聲音不斷。比喻教學活動持續(xù)。 | 老舍《趙子曰》:“在舉國鬧學潮的期間,只有神易大學的師生依然弦歌不絕的修業(yè)樂道?!?/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