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戟指怒目 | 指著人,瞪著眼。形容大怒時斥責(zé)人的神態(tài)。 | 馬輅《國共和談演義》第六回:“張學(xué)良還要解釋,蔣早氣得七竅生煙,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戟指嚼舌 |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頭。形容憤怒之極 | 魯迅《華蓋集 “碰壁”之余》:“或則戟指嚼舌,噴血而亡。” |
折戟沉沙 |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戟被折斷沉沒在泥沙里。形容失敗得十分慘重。 | 唐 杜牧《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提牌執(zhí)戟 | 牌:古代兵器盾;戟:古代兵器。形容身份低微。 | 元·無名氏《衣錦還鄉(xiāng)》第一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zhí)戟小人哉?!?/td> |
貫頤備戟 | 頤:腮,頰。兩手捧著腮直沖入敵陣。形容勇猛異常。 | |
長戟高門 | 門庭高大,門內(nèi)列戟。形容舊時顯貴人家的威儀。 | 唐 張鷟《游仙窟》:“鳴鐘食鼎,積代衣纓;長戟高門,因循禮樂?!?/td> |
貫頤奮戟 | 頤:下巴。兩手捧頤而直入敵陣。形容英勇無畏。 | 《史記·張儀列傳》:“虎賁之士跣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td> |
劍戟森森 | 比喻人心機(jī)多,很厲害。 | 《北史 李義深傳》:“時人語曰:‘劍戟森森李義深。’” |
棨戟遙臨 | 棨戟:古代權(quán)貴出行的儀仗;臨:到。貴人從遠(yuǎn)方到來。 | 唐·王勃《滕王閣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td> |
驢生戟角 | 驢子長角。比喻不可能發(fā)生的事。 | 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第一折:“無錢的可要親近,則除是驢生戟角甕生根。” |
槍刀劍戟 | 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四種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回:“關(guān)前擺著槍刀劍戟,弓弩戈矛,四邊都是檑木炮石?!?/td> |
須髯如戟 | 髯:兩頰上的胡子。戟:古代的一種兵器,長桿頭上附有月牙狀的利刃。胡須又長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張著。舊時形容丈夫氣概。 | 《南史 褚彥回傳》:“君須髯如戟,何無丈夫意?” |
聱牙戟口 | 聱牙:不順口。形容文詞艱澀,拗口難讀。 | 《明史 文苑傳三 李攀龍》:“所擬樂府,或更古數(shù)字為己作,文則聱牙戟口,讀者至不能終篇。” |
蒼髯如戟 | 蒼:青色;髯:兩頰上的胡須。又長又硬的胡子好像長戟。形容男子相貌威猛。 | 唐 李延壽《南史 褚彥回傳》:“君須眉如戟,何無丈夫意?” |
亡戟得矛 |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dāng),或有失有得。 | 戰(zhàn)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離俗》:“亡戟得矛,可以歸乎?” |
紫髯如戟 | 髯:兩頰上的胡子;戟:兵器。胡子像戟一樣堅(jiān)硬。形容男子容貌威猛。 | |
一夫荷戟,千人莫當(dāng) | 荷:扛;戟:古兵器。一個人把著關(guān)口,一千個人也打不進(jìn)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 《晉書·羊祜傳》:“蜀之為國,非不險也,高山尋云霓,深谷肆無景,數(shù)馬懸車,然后得濟(jì),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當(dāng)’?!?/td> |
星旗電戟 | 軍旗象繁星,劍戟如閃電。比喻軍容之盛。 | |
刀槍劍戟 | 戟:古代一種兵器,合戈、矛為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種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