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焦口燥的成語故事


唇焦口燥

拼音chún jiāo kǒu zào

基本解釋焦:干。形容說話過多而口唇干燥。

出處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暫未找到成語唇焦口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唇焦口燥)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西漢·戴圣《禮記·學(xué)記》:“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壞法亂紀(jì)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jì)?!?/td>
一干二凈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到此為止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自食其果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作亂犯上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td>
挖空心思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td>
語短情長 袁鷹《悲歡·深深的懷念》:“‘人民,真是太偉大了!’這句語短情長的衷心贊嘆,我想,是足以代表所有長征戰(zhàn)士的心意的?!?/td>
生公說法 《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群石皆點頭?!?/td>
文治武功 西漢 戴圣《禮記 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zāi),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