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的成語故事


寵辱不驚

拼音chǒng rǔ bù jīng

基本解釋寵:寵愛;辱:羞辱。對受寵或受辱都不感到驚訝;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驚寵辱”。

出處《新唐書 盧承慶傳》:“承慶嘉之曰:‘寵辱不驚,考中上?!淠苤松祁惔??!?/p>


寵辱不驚的典故

唐太宗時期,官吏盧承慶奉命調(diào)查漕運船只失事的責任問題,先后三次給漕運官更改考評政績,該官吏表現(xiàn)出寵辱不驚。后來盧本人也大起大落,命運坎坷,他的心情始終平靜如水,并不因起落無常而改變自己的為人原則。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寵辱不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低聲下氣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td>
鐵郭金城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xié)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td>
鍥而不舍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形神不全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td>
群龍無首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可想而知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萬無一失 漢 枚乘《七發(fā)》:“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td>
色中餓鬼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性急口快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這話也說得是,那么著,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逆來順受 宋 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