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的成語故事
拼音bó yú qì zhàng
基本解釋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二卷:“毛義捧檄,為親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p>
相傳古代有名的孝子伯俞犯了錯(cuò)誤,他的母親拿拐杖打他,伯俞哭了,母親覺得奇觀,問他為什么哭。他說:“以前我犯錯(cuò)時(shí)你打我,我感覺到痛,如今你老了,不能打痛我了。是我不好,還讓年邁的你為我操心,心中有愧?!?/p>
伯俞泣杖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伯俞泣杖)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虛位以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寧可虛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濫位?!?/td>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td>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彼?朱熹注:“顏?zhàn)又毴绱耍幹┤?,不以害其樂?!?/td> |
窮鄉(xiāng)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xiāng)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td>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fēng)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td> |
爭先恐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
??谥?/a>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薄秴问洗呵铩づe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shí)的事。 |
頓挫抑揚(yáng)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jié)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yáng),自協(xié)聲律,蓋其詞高甚?!?/td>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cuò)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jì),卻去改業(yè)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td>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fā)》:“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