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擔脫,兩頭虛的成語故事


扁擔脫,兩頭虛

拼音biǎn dān tuō,liǎng tóu xū

基本解釋脫:脫落。扁擔沒有擋頭,掛在兩頭的東西都會滑落。比喻兩頭落空。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我將這合同一紙慌忙付,倒著俺做了扁擔脫,兩頭虛?!?/p>


暫未找到成語扁擔脫,兩頭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扁擔脫,兩頭虛)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金戈鐵馬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林下風致 《宣和書譜·婦人薛濤》:“婦人薛濤,成都倡婦也。以詩名利時,雖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風致,故詞翰一出,則人爭傳以為玩?!?/td>
望風撲影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堂堂一表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鑿壁借光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td>
敏而好學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源源不斷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td>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彼?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td>
酒后茶余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jié)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xiāng)--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