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大筆的成語故事


如椽大筆

拼音rú chuán dà bǐ

基本解釋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出處宋 邵雍《大字吟》:“詩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筆抄?!?/p>


如椽大筆的典故

東晉文人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識(shí)過人,20歲時(shí)擔(dān)任大司馬桓溫的主簿。他經(jīng)常是口若懸河,下筆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gè)夢,夢中有人送給他一支像椽子那樣大的筆,預(yù)感有大手筆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為晉孝武帝寫祭文。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如椽大筆)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鷹擊長空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jí),品質(zhì)卻是最惡劣的。”
從俗浮沉 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shí)俯仰,以通其狂感。
隔靴搔癢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 康山契穩(wěn)禪師》:“曰:‘恁么則識(shí)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td>
同病相憐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nèi)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td>
居重馭輕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xí)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td>
惡衣惡食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td>
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曉以大義 吳玉章《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shí)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td>
舉善薦賢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