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帶重還的成語故事


拾帶重還

拼音shí dài zhòng hái

基本解釋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 裴度》。后以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出處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拾帶重還的典故

傳說唐朝時期,宰相裴度年少時游覽香山寺,撿到一個婦人遺失的三條寶帶,盡管他很喜歡,但是他不據(jù)為己有,而是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來,原來是這個婦人借來為她父親脫罪用的。裴度毫不猶豫地還給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拾帶重還)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捻神捻鬼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聲!”
過五關(guān),斬六將
暴發(fā)戶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fā)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天涯海角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td>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td>
主憂臣勞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td>
皮開肉綻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廢書而嘆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td>
庖丁解牛 先秦 莊周《莊子 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