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撲火的成語故事


飛蛾撲火

拼音fēi é pū huǒ

基本解釋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出處《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飛蛾撲火的典故

南朝梁時才子到藎是朝廷金紫光祿大夫到溉的孫子,深受皇帝蕭衍的喜愛,經(jīng)常在一塊作詩,蕭衍特地賜他祖父一首詩:“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藎?!?/p>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飛蛾撲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眼空一世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是非口舌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td>
不驕不躁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guān)于同國民黨進(jìn)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zhàn))和團(tuán)結(jié)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jǐn)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td>
意氣風(fēng)發(fā)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fēng)發(fā)?!?/td>
流離轉(zhuǎn)徙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yè),兩人流離轉(zhuǎn)徙者久之?!?/td>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dāng)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彼?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rèn)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td>
時至運來 南朝 宋 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來,當(dāng)在三五?!?/td>
語重心長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zhuǎn)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td>
昂藏七尺 明 汪廷訥《種玉記 奇術(shù)》:“天付昂藏七尺軀,尋章摘句懶攻儒?!?/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