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五裂的成語故事


四分五裂

拼音sì fēn wǔ liè

基本解釋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jié);不統(tǒng)一。

出處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魏策一》:“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是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四分五裂的典故

戰(zhàn)國后期,秦國經(jīng)過商鞅變法后日益強大,其他諸侯國害怕秦國強大就采取“合縱”的辦法聯(lián)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國人張儀為相,到各國宣揚“連橫”的策略,離間六國,威脅和引誘六國依附秦國。在張儀的活動下,六國聯(lián)盟馬上四分五裂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四分五裂)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一寸丹心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jié)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td>
死灰復燃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一視同仁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td>
不驕不躁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guān)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zhàn))和團結(jié)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td>
形影相顧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td>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謝覺哉《關(guān)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長夜之飲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td>
前瞻后顧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仁義道德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td>
時易世變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