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名句 > 白居易的名句 >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問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男女互相埋怨的時候認(rèn)為對方不如潮水守時有信,互相思念的時候才發(fā)覺海并不算深。

注釋

妾:古時女子的謙稱。

恨:埋怨,不滿的情緒?!墩f文》恨,怨也。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作于大和至開成年間,作者時在洛陽。

參考資料:

1、師長泰注評,白居易詩選評,三秦出版社,2008.2,第298頁

鑒賞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边@是白居易為婦女吶喊不平的名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封建時代下層婦女不幸命運的同情和關(guān)注。在這首原調(diào)《浪淘沙》小詞中,他又通過對一位思婦復(fù)雜微妙的內(nèi)心矛盾的描繪,真實地表現(xiàn)了婦女對愛情的忠貞和悲慘的境遇。

  發(fā)端二句,劈空發(fā)問:“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以水喻情,此為古詩所常見。在人們看來,洶涌澎湃而來去倏忽的潮水,與負(fù)心漢那狂熱似火卻須臾即逝的短暫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則正如癡情女那纏綿忠貞的愛的胸懷。可是,詩人筆下這位女子對此卻不以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與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與眾不同,一反常理,而反問句式更強調(diào)其意。一下緊扣人心,感到新穎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長情短,還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這樣就為下文的申說發(fā)揮作好有力的鋪墊。

  緊承此意,轉(zhuǎn)句即申說其由?!跋嗪薏蝗绯庇行拧?,以君、潮相比。潮水已是變化不定的了,但潮漲潮落,畢竟還有其定時,而君之離去,渺無歸期,可見君不如潮,對比之下,更襯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時,詩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詩意:“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睆亩凳境鲞@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婦”的不幸女子,這種情況在中唐時極為常見。當(dāng)時官府重商棄農(nóng),鹽商和珠寶大賈成為一個特殊階層,“姓名不在縣籍中”,“不屬州縣屬天子”,他們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婦女,喜新厭舊,自然談不上什么愛情專一?!吧倘酥乩p離別”、“日日逐利西復(fù)東”,故商人婦便更要常受“來去江口守空船”之苦。了解這一背景可更深一層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則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筆。然詩人意猶未盡,卻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覺海非深”的妙句作結(jié)。短短七字,寓意深長,耐人尋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礎(chǔ)之上,再分別從情與水兩方面加以延伸,將妾心與海水相比,謂妾心深于海。同與水比,或不及,或過之,已自見出高下。而這兩組對比又通過潮不如海這客觀差異而相聯(lián)系,使君情與妾心之間形成更鮮明突出的反差??芍^匠心獨運,出人意料,極為夸張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負(fù)心與妾之癡情,起到了進一步深化主題的藝術(shù)效果。其次,“相思”與上句“相恨”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還巧妙地給我們展示出思婦那復(fù)雜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卻又非李益筆下那位意欲“嫁與弄潮兒”的婦女一樣潑辣決絕。而是相恨又無奈,恨罷仍相思,思與恨交織融合,難以區(qū)分。這種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實地反映出封建社會下層婦女孤立無援的不幸命運和深受殘害的悲劇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義。在當(dāng)時的罪惡制度下,她們除了默默的忍耐、無望的期待之外,沒有其它的選擇。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婦心理,不僅有對負(fù)心漢的譴責(zé),也暗含對黑暗現(xiàn)實的諷諭。第三,“始覺”二字,說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時還照應(yīng)了上聯(lián),說明那異于常理之問并非來無端緒,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經(jīng)失望折磨后之體驗所得。這樣,便充分地傳達(dá)出無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動人。

  由此可見,白居易詩并非只是如前人所批評的那樣直露無隱。這首小詞既借鑒民歌常見表現(xiàn)手法,質(zhì)樸明快,天然無飾,而又言簡意賅,細(xì)膩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位與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婦的復(fù)雜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稱民間詞與文人詞結(jié)合的典范。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的詩(2585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