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人 > 清代詩人 > 陸隴其

陸隴其簡介

陸隴其 陸隴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龍其,因避諱改名隴其,譜名世穮,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學者稱其為當湖先生,清代理學家??滴蹙拍辏?670年)進士,歷官江南嘉定、直隸靈壽知縣、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等,時稱循吏。其離任時,只有圖書幾卷及妻子的織機一部學術專宗朱熹,排斥陸王,被清廷譽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與陸世儀并稱“二陸”。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謚為清獻,加贈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從祀孔廟。著有《困勉錄》、《讀書志疑》、《三魚堂文集》等。 ...〔? 陸隴其的詩文(2篇)

軼事典故

  巧斷告子案

  陸隴其做靈壽縣令的時候,頗有政聲。他處理事情總是不動聲色,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一天,有個老太太控告她的兒子忤逆。陸立即將他兒子叫到跟前,一看,原來是一個還沒有成年的男孩,陸對老太太說:“我官署里正缺少小僮,你兒子暫時可以在這里服役,等到有人代替,我再教育他?!庇谑敲巧倌暝谒笥遥绮讲浑x。陸隴其每天早晨起床后,畢恭畢敬站在太夫人房外,太夫人一起床立即進上洗漱用具,然后再進上茗餌。吃中飯時,他侍候在飯桌邊,給母親獻上好吃的食物,而且笑容可掬,等到母親吃飽,自己才去吃她剩下的飯菜。陸隴其一有功夫,就坐在母親身邊,給她講一些故事

人物生平

  教化百姓

  陸隴早年因生活所迫,以坐館人家為生計。二十七歲時,應試補本邑弟子員。

  康熙九年(1670年)中二甲進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授嘉定(今屬上海)知縣,到任后,即抑制豪強,整頓胥役,深受鄉(xiāng)民愛戴。

  嘉定是個大縣,賦稅征收多而民間習俗又追求鋪張浪費。陸隴其簡樸節(jié)儉,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親告兒子,便含著淚進行勸說,以致兒子攙扶著父親而歸,從此很好地侍奉。遇到弟弟告哥哥,便調查出挑唆者施以杖刑,以致兄弟二人都很感動悔恨。一些品行惡劣的青少年勾結行惡,便給他們戴上枷在路口示眾,看到他們悔過了才釋放他們。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奪走了砍柴人的妻子,陸隴其派差役將他逮捕治罪,使富豪改變了以往的行為成為善人。遇到官司,陸隴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屬于宗族內(nèi)部爭訟的,便以其族長去治辦,屬于鄉(xiāng)里爭訟的,便靠里老去治辦。有時也讓原告、被告雙方都到縣衙來進行調解,稱為“自追”。為了征收賦稅,陸隴其建立了“掛比法”,寫上百姓的姓名以進行對照比較,至于交納數(shù)額由每人自報。同時又建立“甘限法”,命令將今日限定交納中所欠的數(shù)額日后增加一倍交納。

  哭卷攀轅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藩之亂爆發(fā),朝廷因戰(zhàn)爭需要而征軍餉,陸隴其下令征收,并說明“不考慮一官半職,反而對你們百姓無益,而且對國事也有損壞”。于是每戶發(fā)一張知縣的名片以進行勸導,不到一個月,交納至十萬,又趕上征房屋建筑稅,陸隴其認為只應征收市中店鋪的稅,命令不許涉及鄉(xiāng)村百姓家。

  江寧巡撫慕天顏上疏請求施行繁簡不同的各州縣長官更調法,因而談到嘉定縣政務繁雜又多逃稅者,陸隴其雖然操行稱絕一世,然而卻沒有應付復雜事務的才干,應該調到事務簡約的縣。此疏下到吏部討論后,以才力不及為由將陸隴其降調。縣里有某人在道路上被強盜所殺,而其家人卻以仇殺上訴,陸隴其捕獲了強盜并審判定案。刑部認為最初的報告沒有說到強盜事,以隱瞞盜賊的過失奪去陸隴其的官職。

  離任時,只帶了幾卷圖書和妻子的織布機,民眾扶老攜幼,哭卷攀轅,嘉定士民數(shù)千泣留不得,因此,刻《公歸集》相贈。

  廉潔愛民

  康熙十七年(1678年),朝廷以博學鴻儒科選拔人才,陸隴其沒有來得及參加考試,便因父喪而歸鄉(xiāng)。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左都御史魏象樞遵照康熙帝的命令推舉清廉的官員,上疏舉薦陸隴其廉潔對己而愛民??滴醯勖钏貑势跐M后可用為知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陸隴其為直隸靈壽縣知縣。靈壽土地貧瘠,百姓貧困,勞役繁多而民俗輕薄。陸隴其向上司請求,與鄰近的縣更換服役,可以輪流更代。陸隴其實行鄉(xiāng)約,視察保甲,多發(fā)文告,反復教育百姓,務必去掉好爭斗和輕生的習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直隸巡撫格爾古德將陸隴其和兗州知府張鵬翮一起作為清廉官舉薦。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下詔讓九卿舉薦學問優(yōu)長、品行可用的人,陸隴其再次被推薦,得到圣旨,可以調任為京官。陸隴其在靈壽七年,離任的時候,道路上站滿了百姓,哭泣著為他送行,如同離開嘉定的時候。陸隴其調京后被授為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偏沉巡撫于養(yǎng)志的父親去世,總督請康熙帝讓他在任為父守喪,陸隴其說天下太平,湖廣又不是用兵的地方,應該讓他盡孝道,于是于養(yǎng)志解任回鄉(xiāng)。

  據(jù)理力爭

  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軍征討噶爾丹,政府為籌集軍費而采用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御史陳菁請求停止捐款人必須經(jīng)過保舉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實行多捐者優(yōu)先錄用的政策,吏部討論后沒批準實行。

  陸隴其上疏說:“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本意要實行的,如果允許捐款者可以不用保舉,那么與憑正途而做官就沒什么區(qū)別了,再說清廉是可以通過捐款而得到嗎?至于捐款者優(yōu)先錄用,等于開了為名利而奔走爭競的門路,都是不可行的。特別要請求實行捐款人如果在三年內(nèi)無人保舉,便讓他辭官退職的做法,用來澄清升官的途徑?!本徘溆懻撜J為:“如果實行讓捐款人辭官退職的做法,那么希望得到保舉的人奔走爭競將會更厲害。”

  于是,康熙帝下詔讓與陳菁詳細討論。陸隴其又上疏說:“捐款的人賢愚混雜,只有靠保舉才能防止其中的弊端。如果排除保舉而只認可捐款授官,這些人有不捐款的嗎?議論的人認為三年沒人保舉就讓辭官退職的做法太苛刻了,這些沒有功名的平民得到官位,居百姓之上三年,已經(jīng)很過分了,即使辭官退職在家,也像官宦一樣,很榮耀了。如果說到這些人通過鉆營求得保舉,那么只要總督、巡撫是賢明的,從哪里去奔走爭競呢?即使總督、巡撫不賢明的,也不能將所有的人全保舉呀!”這個上疏更是言辭激切。陳菁與九卿仍持不同意見。戶部以捐款者都在觀望,將會遲誤軍需為由,請求奪去陸隴其的官職,發(fā)往奉天安置。

  康熙帝說:“陸隴其任官時間不長,不了解情況,的確應該處分,但是作為言官可以原諒?!闭?,順天府府尹衛(wèi)既齊巡視哉輔,還朝奏報,民心惶惶不安,唯恐陸隴其發(fā)配遠地。于是,陸隴其得以免于發(fā)配。不久,命陸隴其巡視北城。任用期滿,吏部討論將他外調,因而陸隴其告假還鄉(xiāng)。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陸隴其去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江南學政缺員,康熙帝打算用陸隴其,左右侍臣奏報陸隴其已去世,于是用了邵嗣堯。邵嗣堯過去與陸隴其都是由于為官清廉而由外官調到京城的。

  雍正二年(1724),雍正帝親臨學宮,討論增加隨從祭祀的儒者,陸隴其在其中。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特贈予清獻的謚號,加贈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乾隆三十年(1765),嘉定知縣杜念曾欽慕陸隴其政跡,修葺孔廟旁的應奎書院,增建講堂,特取陸的出生地浙江平湖的別稱——“當湖”為院名以示紀念。

  陸隴其做縣官時崇尚實政,嘉定縣百姓歌頌陸隴其,直至清末也沒有停止。靈壽的鄰縣阜平縣為他修了墳墓,縣民陸氏世世代代守在那里,自稱為陸隴其的子孫。

田家行

清代陸隴其

誰云田家苦,田家亦可娛。上年雖遭水,禾黍多荒蕪。

今年小麥熟,婦子盡足哺。所懼欠官錢,目下便當輸。

贈姚亙山

清代陸隴其

丈夫志四方,此言須細詳。四方雖云樂,何如在家鄉(xiāng)。

況復多變態(tài),前途更難量。網(wǎng)羅到處有,不可不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