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人 > 元代詩人 > 丁鶴年

丁鶴年簡介

丁鶴年 元末明初詩人、養(yǎng)生家,京城老字號“鶴年堂”創(chuàng)始人。 詩人,有《丁鶴年集》傳世。 著名孝子,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歲高齡為母守靈達(dá)17載,直到90歲去世。《四庫全書》中收錄的《丁孝子傳》和《丁孝子詩》即是他的事跡。詩開篇贊曰:“丁鶴年精誠之心上達(dá)九天,丁鶴年精誠之心下達(dá)九泉。” ...〔? 丁鶴年的詩文(249篇)

人物生平

  至正十二年(1352),徐壽輝攻克武昌,年僅十八歲的丁鶴年將生母馮氏安頓于城郊,護(hù)侍嫡母順長江東逃至鎮(zhèn)江避難。后嫡母病逝于鎮(zhèn)江,他徒步往浙東投奔任定??h令的從兄吉雅謨丁。

  由于浙西日亂,當(dāng)時江南行御史臺移治奉化,不少名公大臣賞識丁鶴年的才干,推薦他做官,都被他一一回絕。不久,吉雅謨丁去世,鶴年生活無依無靠,幾乎陷于絕境,只好“或旅食海鄉(xiāng)為童子師,或寄食僧舍賣藥以自給”。

  當(dāng)時,浙東一帶屬方國珍的勢力范圍,方氏“深忌色目人,鶴年畏禍遷徙無常居”。在浙東海島潛蹤匿跡,逃亡避禍,不得不“居簡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他常寄居寺廟,結(jié)交了一批“禪侶”,也深得僧人的幫助。嘗詩云:“賴有諸禪侶,情親似弟兄。”保國寺的椿上人便是其中之一。丁鶴年也在這段人生中參禪、逃禪,并在《辨中邊論》基礎(chǔ)上完善、修行了佛教界的“中觀理論”,保國寺為其提供了重要的悟道之所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退。政局逐漸安定,丁鶴年在定海海邊筑室定居下來,名其室為“海巢”。明洪武十二年(1379),各地交通多恢復(fù),丁鶴年告牒武昌長官回鄉(xiāng)遷葬生母遺骨。回武昌后,幾經(jīng)周折,終于尋找到生母馮氏埋葬之所,將其尸骨遷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

  創(chuàng)辦鶴年堂

  永樂登基后,采取了對色目人的安撫、融合政策,京城也成為了色目人的聚居之地。于是丁鶴年去了北京,并且?guī)チ舜人?、患難與共的農(nóng)村醫(yī)生樂良才,共赴北京穿街走巷行醫(yī)。著名的鶴年堂藥鋪就是成立于當(dāng)時,樂良才也成為了創(chuàng)辦同仁堂的北京樂氏家族的祖宗。也可以說,丁鶴年是北京寧波商幫萌芽形成的領(lǐng)路人之一。

小畫 其二

元代丁鶴年

翠黛浮晴漢,虬枝立暝煙。回舟不用楫,江上水吞天。

紅梅翠竹

元代丁鶴年

瓊仙服盡紫金丹,不識人間有歲寒。一笑荒村春似海,載歌淇澳報平安。

題族兄馬子英進(jìn)士梅花

元代丁鶴年

池館春深看牡丹,五陵車馬隘長安。誰知凜凜冰霜際,卻是梅花守歲寒。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元代丁鶴年

陰霓夜吼風(fēng)雨急,坤維震蕩玄冥立。桑田變海人為魚,葉侯訴天天為泣。

侯奉天罰誅妖霓,下平水土安群黎。嶙峋老骨不肯朽,化作姚江捍海堤。

挽倪仲權(quán)處士

元代丁鶴年

維鄞有高士,乃居城北門。伯叔列茅土,弟昆羅搢紳。

先生視富貴,蔑若行空云。蕭然坐一室,詩書日討論。

戇庵

元代丁鶴年

小圃不盈畝,偪側(cè)背江郭。種藥有戇夫,庵居甘澹泊。

參苓充服食,杞菊成帷箔。抱甕不辭勞,荷鋤寧改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