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鏡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蓮,引得來觀看的人擠滿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個月,便被選進(jìn)了宮中。
注釋
子夜吳歌:六朝樂府吳聲歌曲。《唐書·樂志》:“《子夜吳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薄稑犯忸}》:“后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崩畎椎摹蹲右箙歉琛芬彩欠衷佀募?,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來的五言四句擴(kuò)展為五言六句。
鏡湖:一名鑒湖,在今浙江紹興縣東南。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境內(nèi)。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跡,相傳西施浣紗于此,故又名“浣紗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離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時候,月亮尚未出來,就被帶邀而去了。這是夸飾的修辭手法。
鑒賞
這首詩以寫景起端:“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睆V闊三百里的鏡湖,在含著花苞的荷花吐發(fā)的時候,西施泛舟出現(xiàn)了,成為采蓮人,但是她的艷麗和美名引起了轟動,“人看隘若耶”,人人爭餐秀色,使寬闊的若耶溪變得狹隘了,這一“隘”字傳神,那種人潮洶涌、人舟填溪滿岸的熱鬧場面,猶如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將王維的“艷色天下重”的虛寫,變成了轟動當(dāng)?shù)氐娜鐚嵜枥L。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著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讓讀者以合理的想象來補(bǔ)足:勾踐早已確定使用美人計來對付吳國,而西施的美艷傾倒眾生,轟動當(dāng)?shù)?,那么越國的君臣也不用去費(fèi)力探訪了,有了這位不二的美女人選之后,才“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較之王維的“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語異而意同,王維的詩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踐君臣實施美人計的過程;李白的詩實施了“截割”,割去了選作吳宮妃子的結(jié)果,同樣地表現(xiàn)了“艷色天下重”的意義。這種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歸向越王家”,勾踐同樣也能留下這個美人,但他在“報吳”、“復(fù)仇”的目標(biāo)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yún)?,卻成為亡吳的原因之一。這等于是提醒讀者:“到底是因為吳王夫差好色之過,還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吳的關(guān)鍵?如果西施是滅亡吳國的關(guān)鍵,那么越國在后來的滅亡又是因為什么?”李白沒有對后續(xù)的發(fā)展著墨,并不是他寫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寫。這樣做,同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蓮,在若耶溪里,不但有傳說,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鏡湖之中,則是作者的想象了。但這一想象卻有更改事實之嫌,因為如果是借鏡湖湖水的清澈來表現(xiàn)西施“自鑒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來表現(xiàn)拜倒西施的人的眾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顯得多余了,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筆誤。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963篇)〕猜你喜歡
-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出自 宋代 蘇軾: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 宋代 晏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自 五代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
-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