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讀《水滸》


兒時,于一堆漫畫書中翻出了那本連環(huán)版《水滸傳》。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花和尚倒拔垂楊柳……一章一節(jié)、一畫一人,令我欣喜不已。透過一位位英姿颯爽的好漢、看著一件件形狀各異的兵器,小小童心中充滿了欽佩。從此,我的心中便占據(jù)著那方英雄的熱土——水泊梁山。

再讀水滸,已是十年之后了。攜著那份崇拜,于靜靜深夜中,畢恭畢敬地捧起那本厚厚的線裝書,咀嚼著一字一句,尋訪著一地一人,我的心被觸動了:水泊梁山,汝中之人皆英雄乎?尋訪徽宗一章,深疑其人其事!

還記得那章:高太尉大興三路兵,呼延灼擺布連環(huán)馬。一時間荒野染赤,幾路人馬鎩羽而歸,宋公明更是寢食難安、心急如焚。一日湯隆獻(xiàn)計,乃使時遷盜甲,遂賺徐寧上山,大破呼延灼,雙鞭將兵敗山倒,亦于此后青州一役,上山作了頭領(lǐng)。

讀至此章,余心中大為不爽:

一曰,湯隆與徐寧乃至親,然湯竟無視血親,以計欺之,甚至于途中扮徐寧殺人以絕其后路,豈不是害之?至親尚且如此,吾弗敢深思!

二曰,青州一役,雙鞭將不幸被捉。兵敗之將,自當(dāng)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那份勇氣,慷慨就死,一無反顧。然其被縛堂下,宋公明僅以解其縛之行,幾字之語而輕易賺之。雖曰“義氣相投”,然余亦恨之不忠!此等臣子,即使于盛世,國家豈有不亡之理?

其實(shí),梁山好漢之中似湯隆欺害至親者,不獨(dú)其一。似孫新逼兄之事亦此。大丈夫不心系親人反害之、欺之,此乃真英雄乎?而好漢之列似此輕易倒戈之人,亦不獨(dú)雙鞭將一人,關(guān)勝、凌振亦如此。輕易降敵,非專一之人也!

余讀此一事已深疑梁山好漢。又見黑旋風(fēng)殺李鬼而食其肉,祝家莊一役濫殺扈氏一門以至于剁殺奸夫淫婦,其行之殘忍,令人發(fā)指。此即腰斬《水滸》的金圣嘆所評論的“天下第一等真性情之人”?吾甚疑之!此等之人謂其“真性情”,不若稱之為了無人性的殺人魔王。余觀眾頭領(lǐng)手中亦多握冤魂屈鬼,甚氣之。

單此之類實(shí)可忍受。讀罷《水滸》,一個更令我苦惱的問題始終索繞心間:梁山起義被描寫得如此轟轟烈烈,然起義目的究竟何在?怒罵世道污濁的一百單八將何至分金大買市、全伙受招安?宋公明,這個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仁義之士竟也以招安為終極目標(biāo)。及至毒酒發(fā)作,及時雨竟恐黑旋風(fēng)亂為毀其一世英名而亦毒殺之。其做如此不堪之事竟獨(dú)為青史留芳。無論何等英明,也終未逃脫封建社會的“君君臣臣”,嗚呼哀哉!

兩次閱讀《水滸》而得不同見解,可見讀書用心去體味方得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