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名句 > 辛棄疾的名句 > 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

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懷、趣味全減,面對著送別酒,怯懼年華流變。何況屈指指計算中秋佳節(jié)將至,那一輪美好的圓月,偏不照人的團圓。無情的流水全不管離人的眷戀,與西風推波助瀾,只管將歸舟送歸。祝愿你在這晚秋的江面,能將莼菜羹、鱸魚膾品嘗,回家后懷兒女團取在夜深的燈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換,正好去朝見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賢訪賢。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廬,正留下來教你檢視翰林院草擬的文件,還派遣籌劃邊防軍備。說都故友倘若問到我,只說我依然是愁腸滿腹借酒澆愁愁難遣。遙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見,我沉醉中聽到有誰奏響了空弦!

注釋

范倅:即范昂,滁州(今安徽滁縣)通判。倅,副職。

莼:指莼菜羹。

鱸:指鱸魚膾。

兒女:有二義,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兒子和女兒。此處當指作者。

朝天:指朝見天子。

玉殿:皇宮寶殿。

夜半承明:漢有承明廬,為朝官值宿之處。源自李商隱《賈生》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p>

視草:為皇帝起草制詔。

籌邊:籌劃邊防軍務。

殢酒:困酒。

參考資料:

1、李肇翔 .辛棄疾詞 :萬卷出版社 ,2009年 :第25頁 .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乾道八年(1172)稼軒任滁州任上。范昂任滁州通判,是辛棄疾的副手,幫助處理政事。這年秋天,范昂任滿,稼軒作此詞為他送行。

參考資料:

1、李肇翔.辛棄疾詞:萬卷出版社,2009年:第25頁

鑒賞

  稼軒詞多是感時撫事之作,并且詞情豪放。即或是送別詞,也多是慷慨悲吟,此詞即是如此。這首詞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作者在滁州任上,為送他的同事范倅赴臨安而作。范倅,名昂。這次范昂被召回臨安,作者對他寄與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并熱情地鼓勵他到前方去籌劃軍事,充分發(fā)揮他的才能。作者借送別的機會,傾吐自己滿腹的憂國深情,在激勵友人奮進之時,又宣泄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慷慨悲涼之情,磊落不平之氣,層見疊出。

  上闋頭三句“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倍溉欢?,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勢籠罩全篇。蘇軾有“對尊前,惜流年”的詞句(《江神子·冬景》),此處便化用了但感覺更深沉悲慨。詞人意有所郁結,面對別酒隨事觸發(fā)。本意雖含而未露,探其幽眇,“老來”兩字神貌可鑒。詞人作此詞時正值壯年,何以老邁自居,心情蕭索至此呢?詞人存其弱冠之年“突騎渡江”,率眾南歸后,正擬做一番扭轉乾坤的事業(yè),不料竟沉淪下僚,輾轉宦海。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他出任滁州知州,乃是大材小用,況且朝廷茍安,北伐無期,旌旗未展頭先白,怎能不“對別酒,怯流年呢?”“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作者身處政治逆境中,對于寒暑易節(jié),素魄盈虧,特別敏感,雙眼看友人高蹈離去,惜別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聯(lián)翩,情思奔涌。“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薄岸疾还堋焙汀爸还堋钡辣M“水”與“西風”的無情,一語雙關。既設想了友人別后歸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離任乃朝中局勢所致。以西風喻惡勢力,在辛詞中不乏其例。如“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保ā稘M江紅》)歸船何處去?聯(lián)想更深一層?!扒锿磔击|江上,夜深兒女燈前。”筆鋒陡轉,變剛為柔,一種渾厚超脫的意境悠然展現(xiàn)出來,前句用張翰的故事,后句用黃庭堅的詩意,使人讀之翕然而有“歸歟”之念。此二句當是懸想范倅離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倫之樂。

  下闋,轉到送別主旨上?!罢魃?,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由上闋末句初跌而出,格調(diào)轉亢,與上面“歸歟”之境構成迥然不同的畫面。詞人有意用積極精神,昂揚語調(diào),為友人入朝壯色。頭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勞忠奮,三句言朝廷求賢若渴?!跋胍拱氤忻鳎艚桃暡?,卻遣籌邊”,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興國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廬修改詔書,又奉命去籌劃邊事,極言恩遇之深。承明,廬名,是漢代朝官值宿(猶后代的值班)之地,詞里借指宮廷。這幾句寄托了詞人的理想,表明愿為光復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大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白《永王東巡歌》)的氣概。下面再一轉折,將滔滔思潮訇然閘住?!伴L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變奮激昂揚為紆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訴他們,自己仍然是借酒銷愁,為酒所困。長安,這里代指南宋都城臨安。“愁腸殢酒”乃化用唐未韓偓《有憶》詩“腸殢?酒人千里”句,殢是困擾之意。話語外表露出自己報國無門的無限悲憤。

  前面幾經(jīng)翻跌,蓄意蓄勢,至結尾,突然振拔:“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詞人醉中張弓滿月,空弦虛射,卻驚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目斷”兩字極有神韻,其實是翻用《戰(zhàn)國策》“虛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著痕跡。一個壯懷激烈、無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過這兩句顯現(xiàn)出來,他的情懷只能在酒醉后發(fā)泄出來。正如清陳廷焯說:“稼軒有吞吐八荒之慨而機會不來,……故詞極豪雄而意極悲郁?!保ā栋子挲S詞話》)

  這首詞在藝術手法上的高明之處在于聯(lián)想與造境上。豐富的聯(lián)想與跌宕起伏的筆法相結合,使跳躍性的結構顯得整齊嚴密。全詞的感情由聯(lián)想展開。“老來情味減”一句實寫,以下筆筆虛寫,以虛襯實。由“別酒”想到“西風”,“歸船”;由“西風”、“歸船”想到“江上”,燈前下邊轉到朝廷思賢,再轉到托愁腸殢酒,最后落到醉中發(fā)泄。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濤大起大落,通篇蘊含著開闔頓挫、騰挪跌宕的氣勢,與詞人沉郁雄放的風格相一致。

辛棄疾簡介

宋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的詩(792篇)

猜你喜歡